南县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为中心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66期
(总第352期)
南县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为中心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南县作为湖南省思政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为中心,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挖掘探索,做实功重实效。
高站位谋划,思政教育保障实。一是整体部署强指导。印发《南县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从机制、队伍、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成立思政教育指导中心,县委常委会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中小学思政建设。县领导定期赴联点学校指导思政教育,将思政建设情况纳入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察,实行“三个一”,即作一次报告、搞一次调研、办一件实事,据不完全统计,县领导今年以帮助56所学校解决72件实事。二是压实责任求实效。学校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思政课作为“学校第一课”落到实处,2021年推出“童心向党,相约中国梦”活动观看超6万人次。各校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考虑, 2021年该县投入1.2亿元改造学校31所,德昌学校青年毛泽东游学项目投入300万元。民办学校强思政同要求,《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玉潭学校“思政+德育”工作。三是机制健全凝合力。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各部门紧密协作。2021年新招专职思政教师12人。每年财政统筹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思政教育工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就近与学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5个。2021年厂窖惨案纪念馆、德昌公园等教育基地为6万余师生实践教育提供便利。
全方位挖掘,思政教育覆盖全。一是科科“思政”。该县组建了包含专兼职教研员21人、骨干教师154人的思政教育团队,按学科属性分人文、自然科学、体艺三大类,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融合,通过内容设计将思政育人因素贯穿教学环节。成立思政教育督导组,800余行政干部常态开展听课督导,对融入学科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把脉,重点辅导、形成精品、录成视频、全县展示。2021年遴选20堂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录制推出。二是处处“思政”。将思政作为学校文化基调,打造具有思政元素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结合实际、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开设思政类服务课程35门,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组织特级教师、教学骨干利用“思政+诗意”文化创设,推出一批校本教材及典型案例。2021年城西中学德育常规活动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实践的案例观摩活动,参与教师1200人次。搭建系列活动载体,师生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活动,“家长讲台、亲子打卡”等小手牵大手活动凝聚家庭合力,实现“校内是课堂,校外是基地,家庭、社会是延伸”的全过程“思政”。三是人人“思政”。坚持全员参与,构建宣传、教育等六部门整体发力的工作格局;以工委为龙头、干部为重点、基层党组织为主体,通过“党建+”抓支部、抓党员,联片包校;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思政教师为重点、班主任为主体、少先队中队辅导员为支撑的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教学体系。2021年该县局机关30人担任学校思政建设辅导员,书记、校长等48人兼任思政教师,教育系统110个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345场,参与党员9200余人次。
多举措推动,思政教育落实真。一是营造氛围。该县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思政报道300余条;通过工作群、家长群等为触手的立体宣传教育体系,打造掌上“微课堂”64堂;每月一主题,每周“三开展”活动,即国旗下讲话、阳光大课间、主题班(队)会,反复抓、抓反复。二是激发活力。深化跨校、跨乡镇教研,构建双线教师培训模式,落实“订单教研、送课下乡”等100余次;各类各级教学竞赛,明确课程思政计分要点,考核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及效果;表彰先进典型及师德标兵、“双带头人”100名。职称评聘、绩效分配、评优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思政课教师。三是创新教法。依托在线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开展“课前知识传递——课中内化扩展——课后全面评价”的交互式教学,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各校因校制宜、以研促教,每月一研修、每周集体备课,通过同课异构、名师示范等形式,摸索“四步教学法”,即情境创设、道理跟进、价值提炼、情感传,打造一批成效好、反响佳的典型教学案例。2021年承办全市思政课堂教学比武,评选优秀思政教研组4个、教案40件、示范课12堂,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合格率100%。四是丰富活动。利用本地资源,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知识、培能力、锤心志、养品行。德昌学校以该校段德昌革命教育课程为依托,常态开展“九/*个一”活动。玉潭学校立足德育,以“两行”即雅、孝教育为核心,分学段、月份、区域,开展“孝行五个一、诚信·雅行银行、四走进”等活动。立达中学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展。2021年该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史建设活动相结合,累计开展300余场“学党史明校史、汲取奋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