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六十三)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74期
(总第264期)
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六十三)
耒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近年来,衡阳耒阳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队伍建设上优先倾斜,统筹推进均衡发展,集中破解“上学难”“读书贵”瓶颈问题,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率从2018年春季的42.7%下降至2020年秋季的3.72%,超大班额全部清零,义务教育实现了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一、建、扩并行,高位推进,加快项目建设增学位。2018年以来,该市高位推进教育事业,举全市之力谋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的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领导小组,出台了《耒阳市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实施方案》《耒阳市教育发展五年中长期规划(2019-2023年)》《耒阳市教育发展两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9—2020年)》等文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近几年,通过新、改、扩建及小区配建等措施,累计新增城区公办学位27100余个,有力扩充了城区公办教育资源,城区学位紧张状况得到根本改观,2020年秋季入学平稳有序;先后启动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和“芙蓉学校”项目建设,统筹各类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持续推进办学条件改善,累计新建和改建农村校舍7.62万㎡,消除危房13780㎡,创建农村标准化学校317所(教学点),完成薄弱学校改造70所。2018-2020年,共计筹集各类教育装备资金6554.78万元。
二、补、培并举,关爱有加,提升教师队伍强素质。近年来,该市通过补、培、激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7-2020年累计补充教师2491人,公费定向送培教师1128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841人;通过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培训每年开展各类教师培训6000人次以上。2020年,大力实施教师关爱8大工程,落实28项关爱措施,表彰党员教师348名、各类优秀教师357名、“教育之家”“教育世家”247户;深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设教师公租房、周转房996套;每月按200-500元的标准,发放乡镇工作岗位津贴,按150-300元的标准发放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将全市偏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总额从原来每年的2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400万元,切实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城、乡一体,协调一致,优化办学资源提质量。近年来,该市深入实施农村学校“改薄提质”和城区教育“扩容增效”工程,城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目前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86%;累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7所,有效扩充公办园教育资源,办园水平大幅提升;进一步加强公办高中学校建设,创办武广高级中学、东江中学高中部,大幅扩充公办高中教育资源,同时紧密对接高考综合改革,狠抓高中教学质量提升,2020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3264人,成为衡阳地区高考大户;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市职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落实民办学校年检评估和公示制度,鼓励和引导民办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化教育的需求。
四、帮、扶有致,保障有力,聚焦教育民生显成效。近年来,该市扎实推进控辍保学、送教上门、超员摇号、学生资助、结对帮扶等教育民生工作。近5年累计发放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金1711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7.1万人次,做到了应学尽学、应助尽助,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积极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成立21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立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就学权利;通过随班就读、特校寄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切实方便残障儿童就学,目前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3.55%;2020年该市教育扶贫工作省检零问题、顺利通过,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