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抓实“双创”工作培养“一懂两爱”人才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把创新创业工作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厚植“一懂两爱”情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保障创新创业实效,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双创”人才队伍。
厚植“一懂两爱”情怀。一是把握大局顺势而为。学校将培育“三农”情怀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秉承学农爱农优良传统、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发展改革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提升双创能力的“四措并举人才工程”,不断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和务农本领,增强学生懂科研、能生产、善经营能力,满足“三农”发展对人才需要。二是聚焦发展应势而动。建成了省内高校首个省级孵化基地,在省内率先启动了双创教育改革,成立了省内首家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活力,巩固学生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人生价值观。三是顺应时代因势而谋。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把课程思政开到实践的最前沿,开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依托文化、社会和科学三个维度,开设“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自觉担当起科技创新、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一是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8个农科专业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27个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合作开办校企合作班;与2所职业院校开展校校合作,在4个专业实施“2+2”模式培养农村中职学校师资;在5个专业开办第二辅修学位,4个专业与国外大学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设创业精英班和电商创业实战班,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和务农本领。二是实施“新农科”专业改造。充分利用生物、食品工程、计算机、化学化工等现代技术,对农学、茶学、园艺、动科等传统农科专业实施“纵向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与工科、经贸等结合,并依托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产业开发,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懂科研、能生产、善经营复合型人才,满足三农发展对人才需要。三是强化双创实践能力。建成4000多平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供学生开展双创项目孵化。与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三一众创孵化器、芙蓉区小微企业孵化园等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科技园,促进学生双创项目孵化。
保障创新创业实效。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农业。2019年来,立项国家、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别为66项、197项和384项,学生参与面达60%;学生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专利20项,制作出了13项科技作品,成果转化量10个,其中80%为农业或涉农项目和成果。二是自主创业致富增收。鼓励学生立足农业和农村创业,培育了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双创项目。目前,学校管理的学生创业项目396个、注册登记学生公司64个,31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双创孵化基地。近3年,申请回生源地就业创业人数达1180余人,其中创业274人,进行农业综合项目开发238人。涌现出了在校期间创办公司帮助洞庭湖区藕农解决销售难题的彭思华等一批创业典型。三是社会实践助力扶贫。每年组织2万多人次学生参加“三下乡”、社团活动、扶贫调查、对口扶贫等,让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农村和农民,增进和农民的感情,增长服务三农才干,树立服务三农志向。学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近三年,先后有600多个项目在“双百”基地实施,167项成果在基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