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四十九)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54期
(总第244期)
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四十九)
南县力促农村教育优质发展
近年来,益阳市南县从加大投入、队伍建设、优化管理等方面发力,乡村办学条件加快改善,优质师资有效扩充,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一、加大投入,让农村学校美起来。一是抓统筹,让布局更合理。该县结合地理环境、交通状况、覆盖人口及服务半径等,提出“调强功能、调优质量、调显特色”总要求。5年来保留所有农村教学点并新增3所学校。全县公办园由去年13所增至48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为提升至52.17%。出台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办教育联系点制度,汇聚部门教育合力。积极筹建县教育基金会乡镇办事处,引入爱心基金农村项目18个。二是抓投入,让资金更倾斜。3年累计投入资金3.38亿元,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小规模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危改工程等基本建设类项目265个,高标准完成120所合格学校(幼儿园)建设。投入1.9亿元对三仙湖镇100人以下32所小规模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新增校舍2422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0余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21182余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93535平方米,全面消除C级危房,办学条件彻底改善。三是抓配套,让设施更完善。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覆盖所有中小学的“三通两平台”工程;投入183万元对教学楼护栏进行加高加固;投入130万元,为200栋校舍安装了防雷避雷装置;投入678万元添置办公桌椅和课桌椅。投入1100万元完成所有学校图书室或图书角建设,新增图书85万余册。投入1000万元建设农村学校音体美室及功能室286间。投入1500万元新建农村学校人造草皮运动场、塑胶跑道19个(条),8所农村学校成为足球示范校。投入400万元全部完成100人以上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卫生保健室建设。投入2100万元实现校车配备全覆盖。投入320万元完成“明厨亮灶”工程。所有学校厕所改造成水冲卫生厕所。
二、建优队伍,让农村师资强起来。一是定向招,从源头促均衡。清除停薪留职人员157名,试点“县管校聘”改革。按照“退一补一、按需补员”原则,近3年补充教师969名,今年招聘特岗教师231名、社招教师184名、乡村定向培养计划教师146人,100%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每年安排165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组织300名薄弱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通过“名校+农村校”、“名园+农村园”集团化办学方式,教师2000多人次参与学习交流互动,城区学校回流到农村学校(幼儿园)任教48人。二是待遇留,从政策促均衡。岗位津贴、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向农村学校倾斜。教师待遇高于县域内公务员1668元。每年发放农村教育人才津贴1000余万元。新增农村教师周转房、改造房共1155套。设立特殊贡献奖、优秀教育工作者、“三名教师”及优秀学校教研组等荣誉,每年奖励150万元。每年安排农村校长职级奖励50万元。全县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25人,其中19人在农村学校任教。三是培训强,从提质促均衡。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将农村校长、教师送北京等地培训。近3年累计组织4487人次农村学校干部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87名校长赴名校挂职锻炼。组建6个教育集团,向农村分校输入文化、师资、管理等方式,分校质量提升明显,学生人数回流农村学校600余人。3所县级培训基地校,向农村三个学段校长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全科全过程研、训、导500余人,开展送教送培下乡187次,受益教师8000余人次。
三、科学管理,让农村教育优起来。一是精细管理,让水平更高。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强化督学区教学督导;实行“一线工作法”,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张“听课桌”,把学校行政“钉”在课堂上。坚持“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关爱未成人心理问题,认证农村心理教师147人;以“阅读·梦飞翔”为依托,建设70所农村阅读特色校。茅草街小学打造科创特色,获国家级、省级大赛20余人次;三仙湖中学的孝文化、浪拔湖中学的雅文化、游港中学的心育等特色管理不断呈现。二是全域课改,让课堂高效。出台《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督查评价细则》,每年投入100万元强化教育科研,开展农村学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组织2200余人次上过关课、比武课。培养87名农村学校课改先锋、329名课改标杆教师。县教育局将管理重心下移基层学校,落实一月一轮回、一次一通报。坚持课堂调控、教学视导、质量监测、学科流动培训、驻校督查制。开展远程同频教学,向农村送课360节。加强农村校内涵发展指导,牧鹿湖小学等25所学校建成课改样板校。三是更新理念,让质量均衡。校长常示范,管理人员必须进课堂、带头上示范课。教研员常视导,实现教研下乡、送课下乡常态化,并加大线上指导力度,加强教学资源共享。连续3年,全县农村语、数、英三科生均分逐年提升,今年农村优生率25%、合格率95%。该县最偏远的厂窖镇幸福完小五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居全县第一名,中鱼口乡3所学校进入全县教学质量优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