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四十八)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53期
(总第243期)
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四十八)
武冈市狠抓农村教学点建设
近年来,邵阳武冈市切实把“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作为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着力点,全力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优化布局,加大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标准校园”。该市坚持把建好农村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教学点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全力以赴抓严抓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高规格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专人专班、集中办公、专职负责。各级各部门都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构建了党政重视、部门联动工作格局。二是创新建设机制。按照“四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指挥”的工作原则,遵循“四步走”即“学校规划设计—薄改办审核把关—乡镇组织建设—指挥部监管”的工作步骤,全面实施“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核”工作机制,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密集调度、严格督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三是确保资金投入。2015年以来,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和“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统筹利用薄改、教育信息化、地方财政等资金,累计投入教学点建设资金80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教学楼、学生食堂和厕所等共158栋,新建篮球场45个,新增校园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教学楼、学生食堂等约10万平方米,配足配齐教育教学设备,全市所有教学点实现200M以上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市68所教学点均按照省标建成标准化学校,实现“所所有变化,村中最美是学校”。
二、真心关怀,倾注关爱,着力打造“乡村温馨校园”。一是真心关怀教师,让教师找到家的感觉。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逐一落实,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后备干部培养以及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向农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每年优秀教师(班主任)评选教学点教师占比10%左右;新建农村教师公租房、周转房800余套,全面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让每一位乡村教师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二是营造重教氛围,让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村教育。坚持每年教师节走访慰问偏远山村教学点名优、特困教师,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加大宣传力度,联合武冈市融媒体中心,制作并发布公益宣传片《致敬,乡村教师》;在“新武冈”等官方主流媒体开设“身边的好老师”栏目,先后推出了胡瑾、周莉等一大批在教学点任教的优秀教师。三是用心关爱孩子,让学生享有家的温暖。各学校出台了留守儿童、特困儿童、困境儿童、问题学生关爱制度,制定了具体措施和关爱方案,细化责任到人。全年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不少于10次,教育学生尊师爱友、孝敬父母、懂理守法、勤劳善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场所,与社会组织形成互动,每年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2次以上。
三、创新管理,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乡村优质校园”。一是加强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教育督导制度,把农村教学点工作纳入对乡镇和市直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落实“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工作机制,规范教学点建设与管理,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共同管好、办好农村教学点。二是创新管理模式。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单位,建立“一校带多点”学校41所,将68所教学点就近归口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做到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课程设置、统一管理教学常规、统一组织教研活动、统一实施质量检测。三是均衡调配师资。严格按核定编制配备教师,所有师资力量全部按标准配备到位。近三年,全市通过社会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培养、商调等方式,补充教师400余名充实到农村教学点任教;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单位,科学核定工作量,建立定期到所辖教学点教师交流支教、走教制度,确保英语、音体美等课程正常开设。同时,每年安排近约45万元专项,开展农村教学点教师全员关怀培训、校本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通过送教下乡、举办专家讲座、顶岗置换等途径,促进教学点教师的专业成长,参训教师达800余人次/年。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出台提高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措施,对全市乡镇中心学校实施三级评价管理模式,即乡镇中心学校—完全小学—教学点,推动带建完全小学与所辖教学点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