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三十三)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27期
(总第217期)
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三十三)
新邵县全力化解大班额
近年来,邵阳市新邵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化解大班额,2018年至2020年化解大班额506个,大班额全部“归零”。
一、加大投入,奠定化解大班额之基
该县把化解大班额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阳晓华为顾问,县长陈历贤为组长的化解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次县委常委会议、15次县政府常务会议、7次专题调度会议研究部署化解大班额和学校建设工作,并把化解大班额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绩效文明考核。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近三年,财政教育投入资金27.26亿元,每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特别是2019年投入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222个,新建校舍12.3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30个;2020年投入资金3.5亿元,实施项目117个,新建校舍6.26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16个,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有学上、上好学”。三是跑出新邵“加速度”。开展化解大班额专题调研,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特别是对芙蓉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县级领导联点指挥,督进度、抓质量、解矛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加快推进,跑出了新邵“加速度”。新邵县芙蓉学校、邵阳广益实验学校、巨口铺镇芙蓉学校,都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即竣工投入使用。
二、多措并举,盘活化解大班额之局
化解大班额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该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是建。三年来,该县共投入4.8亿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新邵县芙蓉学校等7所,新增学位12200个。对学校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提供“最多跑一次”服务。二是扩。投入3.78亿元,通过征地、充分利用校内闲置土地和校舍等,对新田铺镇中学、龙溪铺镇中学等38所学校进行改扩建,新增学位6200个,同时为各学校配齐图书室、电脑室、多媒体室等功能室,既做到大班额“消肿瘦身”,又做到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三是并。投入1800万元,对原酿溪镇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长滩学校等闲置教育资源进行改造提质,整体转交给酿溪镇一小、酿溪镇二小、酿溪镇三小,新增学位3060个。四是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该县引进东谷实业公司投资8.42亿元新建邵阳广益实验学校,办学规模达10000人,2020年9月第二期竣工后,进一步缓解了城区就学难问题。
三、均衡发展,激活化解大班额之源
化解大班额是重点民生实事工程,该县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消除大班额。一是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7所,并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平稳有序分流学生,全部消除超大班额;在农村,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提质改造和危改、薄改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共建成合格学校144所,让每一所学校都达到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办学要求,稳定乡村生源,确保义务教育大班额化得了、稳得住、发展好。二是推进师资力量均衡。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近三年共招聘教师1664人,基本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加强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近三年毕业分配368人、招生765人。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新建、改建教师周转房1580套。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将交流轮岗作为高等级岗位竞聘、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三是推进受教育权利均衡。严格招生纪律,严控起始年级班额,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均衡编班,2017年起,明确将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校,初中七年级、小学一年级免试、就近入学,划片分区域招生,严格操作程序,结果公开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同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去年秋季学期,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565人,招生秩序稳定,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