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管齐下 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突出轨道交通特色育人,以专业(群)建设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平台建设拓展就业渠道、通过人才定制培养提升就业精度,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一是优化学科布局。主动适应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与企业新需求,根据专业学生就业、专业能力等指标综合排名,动态调整专业,近两年新增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等8个专业。二是打造复合型专业群。前瞻性追踪轨道交通企业“智能制造、境外运维、无人驾驶”等复合型工作岗位的就业市场新需求,构建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等4大复合型专业群,校企协同精准培养“能制造、会驾驶、善维修”的轨道交通行业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毕业生中成长为“高铁工匠”“铁路工匠”、获“火车头奖章”及全国、全路技术能手的达112人。三是强化就业指导。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一年一层次、三年不断线、理论+实践”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编辑《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集》,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指导学生科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紧密校企合作关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一是组建产教联盟。牵头组建全国高铁装备制造产教联盟,并设立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与青岛四方、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广州铁路局等46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人才供需关系,2019年提供就业岗位14500个。二是密切协作配合。依托联盟、职教集团等平台,每年联合100余家企业、60余家中学,举办就业质量年度发布会,并通过第三方公司乐易考发布《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截至目前,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5.2%。三是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依托湖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培养基地,联合株洲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株洲市动力谷众创空间等单位,共建了与专业融合的8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针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与孵化基地合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师生参加“卫生用品自动化生产线操控、维护与研究”等创新创业项目。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精度。一是创新“订单班”培养模式。通过“中车株机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形成了“双主体三层次”育人架构,创新了“校企双向嵌入式”“双主体订单式”“现代学徒制”3种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与长沙地铁、苏州博众精工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试点学生243人。二是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学校每年组成招生就业市场调研小组,赴各单位第一时间了解企业人才新需求及毕业生成长发展情况,面向行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仅2011-2017届就有5600余名毕业生就业于广铁集团,毕业生成长为班组长的比例比其他学校高出3-4个百分点。三是实施“1+X”证书制度。紧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前沿技术,联合百余家业内知名企业,积极推动“X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组建以课程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校企专兼职开发团队,有机融合企业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将企业案例引进教材。2019年,开发与使用《电工基础》等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6本,打造了《铁道概论》等9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