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力求做到三个“百分之百” 创新推进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4期
(总第104期)
雨花区力求做到三个“百分之百”
创新推进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一、好事做实,力求百分之百参与
1.理解政策不走偏。按照省、市文件精神,2019年以来,长沙市雨花区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分别就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课程设置、收费标准等问题,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逐步梳理、掌握实情,确保全区课后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2.贯彻政策不变形。下发《雨花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因校施策,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向学生提供校内课后服务。长郡雨外环科园学校开设了30余门课程,供学生“菜单式”自选。雨花实验小学开学第三天便为544名学生开展了课后服务。
3.执行政策不打折。全区学校在秋季开学初就发放了告家长书,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实施方案。全区参与学生共50191人,占学生总数的48.52%;参与教师3895人,占教师总数的57.4%,实现了有服务需求的学生百分之百接受课后服务目标。
二、好事做细,力求百分之百落实
1.提高认识,让教师舒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层层宣传发动,从“可有可无开展”,到执行“必须认真落实好”,再到“将好事办到人民心坎上”,一步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做到全区一盘棋,合力推进。书记、校长和党员管理干部带头,主动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根据低年级和高年级放学时间的不同安排课时,既保障学生的服务时间,也不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让广大教师安心服务,乐于服务。
2.优化课程,让学生开心。通过调研,该区了解到学生更倾向于艺术、体育、科技、综合实践等拓展性课程。在此基础上,指导各学校主动担当、创新思路,结合学校师资、硬件以及学生兴趣爱好,进一步优化课程编排。例如,针对全区低年级学生,设置阅读、绘画、手工、体育、科技、古诗新唱等课程。砂子塘吉联小学把“开心农场”体验面向全体课后服务孩子开放;泰禹二小的“玩泥巴”陶艺课,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3.规范管理,让家长放心。各学校严格按文件标准收费,并按照5元/课时进行据实核算。严格控制校外俱乐部的参与和俱乐部的收费标准,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学校逐个联系建档立卡贫困生家长,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实行免费。树木岭小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课后服务需求大(全校课后服务人数400多人,对40名贫困学生实行免费),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组织开展的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课丰富多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
三、好事做优,力求百分之百满意
1.课后服务就是学校品质提升的新阵地。实施课后服务后,学校特色课程开展有了时间保障,校本课程不再与课程设置标准相冲突,培优补差不再受时间限制,学校办学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此项工作全区铺开后,目前共接到6件投诉(1件家长认为放学太早、2件对收费不理解,3件要求开放午托),均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充分理解和支持。
2.课后服务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抓手。各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后,“体艺2+1”、“一生一特长”也更好得到了落实,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梅怡岭小学一直坚持放学后进行田径训练,区四项课程质量调研中,其体育优秀达标率由上学期的23.6%提升至35.7%,目前学校的179名课后服务学生也都在进行训练。
3.课后服务就是社会协同育人的新途径。课后服务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增强了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了育人合力。例如,一些家长发挥专业特长,自愿担任相关课程教师;一些家长主动参与课后服务管理工作。对于聘请的社会公益团体、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经审核备案后(进行政治体检和健康体检)走进学校、服务学生。“寸草心”公益心辅团队、长沙银行“快乐益家”慈善快乐学堂等走进中小学,为参与课后服务的孩子开设公益讲堂。雨花非遗馆为区内中小学提供茶艺、戏曲、剪纸、扎染等授课师资,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年,雨花区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采用配餐形式,开展午托服务。同时,进一步优化、规范课后服务课程、机构、经费、事务管理,力争参加“三点半”课后服务学生数达到10万人次,确保有需求的家长、学生100%接受课后服务,让学生的课后服务时光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