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着力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19〕第74期
(总第74期)
3月22日,怀化市辰溪县召开所有县级领导参加的高规格的教育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杨一中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强县建设,着力破解县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难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县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推动中小学校硬件建设升级提质实现县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实施细则》等9个文件。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首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协同机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抓好“半日”特长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学校艺术进社区;加快学生科技实践阵地建设,完成10所创新基地学校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培养100名心理健康教师,完成30间心理咨询室建设;深化“133生本高效课堂”实践,强化“微课堂、微讲座、微课堂研究”,搭建教、学、研互通平台。
二、大力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科学统筹规划全县教育布局,计划投资5.9亿元,分三年实施,大力推进“四改三化”(即“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和“净化、亮化、绿化”)、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教育民生实事项目、重点项目、教育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化、乡村少年宫等九大工程建设,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动中小学校硬件建设升级提质。同时,加快芙蓉学校、城南育才学校、修溪移民学校迁建等项目建设,计划到2020年新增学位6150个,全面消除大班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三、坚持公益普惠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民办并举,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到2020年实现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全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到2020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立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完善县乡村和部门参与的“双线三级”控辍保学责任制;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行“走教”送课下村,确保城乡学校均衡发展;采取多种方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到2020年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着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健全完善名师名校长遴选和管理制度,到2020年,建成5个以上名校长工作室、20个以上名师工作室。推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提高教师岗位利用率;创新校长选拔模式和任用机制,落实校长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办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施乡村教师关爱工程,实行建租并举、实物分配、货币补贴并行的办法,用3年时间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难问题;推行教师“因素法”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教师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两平台”为框架基础,完成乡镇及乡镇以上学校互联网宽度接入及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建设系统全面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并100%推送到各个学校,所有班级实现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所有师生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遴选和打造一批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品牌学校。
六、切实保障学校持续安全稳定。建立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机制,加大公安、文化管理、城管执法等部门的执法力度,加快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控体系,全面建成学校门卫室与公安机关联网的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全面实现校园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监控报警平台联通。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村组(社区)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动的学校综治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看护巡查、应急处置、信息报送、责任追究等机制,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
七、强化组织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指导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制,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定点联校制度,健全完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议教制度、涉教涉校检查准入制度,构建“五位一体”(县级领导联乡联校、县直部门联校帮扶、教育部门分片包干、乡镇属地负责、校长包干负责)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公共财政倾斜用于教育支出,确保教育投入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实行教育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税费减免“绿色通道”。完善教育督导和乡镇、部门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乡镇教育工作述职制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