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成果丰硕
【湖南教育快讯】
今年7月至9月,湖南省教育厅对2009年立项建设的16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进行了检查考核。经实地考察、会议评议,审定16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全部通过检查考核,其中6个示范基地评定为“优秀”,9个示范基地评定为“良好”,1个示范基地评定为“一般”。三年建设期间,这批示范基地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
第一,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研发,科技成果丰硕。建设期间,示范基地共承担横向科技项目231个,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攻关184项,联合企业建立研发中心27个,获得申请发明专利164项,获得授权87项。示范基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9项,如湖南工业大学“轨道交通自动化”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成果“大型水电站泵站高效运行优化控制与成套自动化装置及其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科技大学“矿山装备”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2兆瓦及以上风力电机组合关键部件研制及产业化”、“SF33900型220t电动轮自卸车研制及产业化”、“高效低噪矿用通风装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3个项目分别获得2010年、2011年、201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期间培养博士生78人、硕士生373人、本科生6048人、企业技术骨干1244人,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湖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基因工程药物”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三年共培养博士生21人、硕士生89人、本科生687人。同时合作示范基地依托现有平台引进海外高层次生物专家,形成了一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药物科研开发创新团队,为微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支撑。南华大学“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专职科技人员达68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21人,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狠抓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示范基地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能力不断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大增,三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69.2亿元,销售收入336.5亿元,纳税总额达到20.1亿元,合作示范基地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四化两型”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示范和推广作用。湘潭大学“锂离子动力电池”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带动了锂电池产业链高速发展,使我省动力电池产业的品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复合(配)农药新制剂的研制与开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开发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个,推动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合作示范基地在建设期间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怀化学院“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积极推广茯苓“湘靖28”新品种、“湘白鱼腥草”新品种的栽培推广,带动茯苓种植户2000户,鱼腥草栽种户1000户,每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湖南理工学院“石油化工催化技术”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亿元,同时通过研发绿色环保技术与产品,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工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