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在线联播

湖南大学建好、用好、管好网络阵地 积极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4-06-25 00:00 【字体:

近年来,湖南大学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遵循信息网络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树立正确导向,着力内涵建设,建好、用好、管好网络阵地,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育人环境。其做法:

一、 建好网,构筑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一是加大网络硬件建设。成立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校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独立为学校直属单位,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校园网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每年安排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500余万元。目前,校园网络已形成核心交换层、区域汇聚交换层、楼栋汇聚层、终端用户接入层四个层次,环形与星型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构建起地面网络全覆盖、完全独立的无线网为备用与补充的传输网络格局,并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是建立思政工作主题网站群。建立起以该校门户网为主体的综合网站群,以新闻网、党务公开网、校内办公网、千年弦歌网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用权威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开设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廉洁教育在线、中国大学生在线“寻亲献爱”共建频道、中国大学生公益祭奠网等多个主题教育网站,不断扩大网络文化育人的覆盖面和服务面。近年来,该校门户网、千年弦歌网、新闻网等5个网站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称号。

三是搭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创建了潇湘槐市BBS论坛,将师生从社会论坛吸引到校园网络,打造师生自己的互动社区和精神家园。组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生骨干以及全校23名全国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开通博客200多个;推进班级、党支部建博,共建立750余个班级博客、100多个党支部博客。学校博客育人工作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开通了校园官方微博、湖大家园微博,推动学院、年级、班级、社团微博建设,共同构建起覆盖全校师生的校园资讯和活动微平台。设立了书记、校长电子信箱,及时处理回复师生诉求。下一步,该校还将在校园网开通“建言系统”,通过自由点评、建言献策、网络调查,吸引师生参与学校管理。

四是研发网络文化产品。积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校园、网络思政课等项目,制作大量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网络运用和优秀文化产品。组建网上课程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了网络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网络资源共享课等1500余门课程。开通师生“个人门户”,实现学校重要信息、教育内容主动推送。研发了“手机书院”网络文化产品和应用服务,陆续推出湖湘文化、精品阅读等5个栏目,积极探索思政工作移动模式。

二、 用好网,搭建校园网络文化新平台。

一是创新机制,构筑网络思政工作合力。坚持“教育对象在哪里、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壮大工作队伍。在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参与网络思政工作的同时,目前又致力于探索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机制和办法,想办法吸引他们上网用网、发帖发文,使他们把教书育人的领域延伸到网上。2013年,该校当选“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资源建设委员会主任单位,以此推动与兄弟高校网络内容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动,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和服务。

二是改进方法,提升网络思政工作实效性。该校坚持“将虚拟环境做实”、“将传统工作入网”、“将线下线上打通”的思路,积极推进“三个融入”。通过专题网页、网络征文、网络感言、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班会、校园微点评等方式,将主题教育融入校园网络;通过开展“大学生道德实践成果网络巡礼”、“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先烈网上祭奠”等活动,将道德实践融入校园网络;目前正通过搭建创业教育与服务的云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网上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和项目服务,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入校园网络。

三是拓展载体,增强网络思政工作吸引力。针对网民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着力打造吸引力强、“黏着度”高的网络思政工作载体。例如,在大力推进博客、微博、微信公共账号建设的同时,先后开通了“掌上湖大”手机综合服务平台、“湖大文库”学习资源分享平台、“灵动校园”宿舍楼栋信息平台,以及查湖、微湖大、HNU爱电影等移动端校园生活资讯平台。结合传统工作内容,建设了学生网上心理咨询和生涯测评系统、网上勤工助学系统、网上事务管理系统,将心理咨询、生涯指导、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等搬到网上。开发了综合信息数据平台,通过整合分析学生基本信息、考试成绩、奖惩情况,以及校园消费、上网记录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 管好网,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育人新环境。

一是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先后就“校园信息上网管理”、“校园网安全管理”、“二级网站建设规范”、“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等出台多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和“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和“用户实名注册”两项措施。建立起统一信息门户、单点登录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中心、统一应用数据交换平台,有效保障了校园信息安全。

二是提高网络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能力。成立网络舆情工作室,构建校、院两级舆情监控机制,组建舆情监测、舆情研判和舆情处置3个工作组,打造“全天候”在线网络舆情平台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学校作为首批教育部高校网络舆情机制成员单位和教育部新闻中心信息共享合作单位,每天对近300多个社会重点网站进行实时监测,每周编辑舆情扫描,定期形成快报、专报、案例等舆情动态报告,每年向教育部报送舆情信息5000余条、专报1000余条,预警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类舆情事件30余起。连续3年公开出版《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与此同时,注重网络舆情人才培养,在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增设网络舆情研究方向,近年来为社会输送网络舆情专门人才20余人。

三是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开展师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去年,学校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千米经济”现象,发起“三走”活动,倡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引导学生科学健康上网,取得良好效果。对网络违纪行为作出明确规定,教育引导学生加强网络自律。把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工作考核。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湖南大学建好、用好、管好网络阵地 积极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994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