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
1月21日,湖南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13年教育工作任务,明确发展重点,为切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富民强省建设步伐作好规划。
2012年湖南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为教育强省建设和“十二五”规划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水平明显提高。据财政快报统计,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786.1亿元,比上年增加245.3亿元,增长45.35%;按财政部口径剔除转移支付后,全省财政教育支出为649.3亿元,比上年增加222.4亿元,增长52.1%,其中省本级近两年新增66亿元投入的目标落实到位。截至2012年底,省本级累计投入化债资金72.6亿元,争取中央奖补资金39.41亿元,将全省公办高校银行贷款余额由2010年末的118.2亿元降至30.28亿元,其中30所高校成功实现银行贷款归零。
二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建成了农村公办幼儿园307所,推动各地将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8.83%,进一步缩小了与全国发展水平的差距;在义务教育领域建成了1321所合格学校,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在省域范围内的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试点工作;在职业教育领域,湖南已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数、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数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1位和第9位。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启动了“十二五”省级骨干民办学校建设,构建了企校“双主体”合作育人机制,率先在全国成功探索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在全国较早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将5所省属二本普通高校调整到本科一批录取,启动了赣湘鄂三省教育合作,这些举措使我省的教育改革具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后劲。
四是强化公平导向,教育民生显著改善。积极实施“幸福留守学生工程”,有效保障了全省33.43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250.97万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完善与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年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免学费资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就达2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9万余人次,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贷尽贷”、无一人因贫失学。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省37个试点县市共有155万名学生享受了近20亿元的营养膳食补助。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指导县市区建立学生用车基本信息档案,结合湖南实际确定校车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基本建立起校车管理督查考评机制,规范了校车运营与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全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6.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中部地区领先地位。
2013年湖南教育发展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组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督查验收;完成1000所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并启动合格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指导市州制定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计划,制订省级特色实验学校建设和考核评价标准。
二是着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通过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对口支援、专递课堂等项目,推动优质职教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改善薄弱职业院校尤其是武陵山片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对接区域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建设1-2个专业大类,培育3-5个特色专业,重点对接机械等8大千亿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三是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重点支持2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同时组织开展78个“十二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改革实践,引导高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快高校章程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促进高校依法自主办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则,积极探索扩大教授治学的范围与途径。
四是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督促各地各校坚持把师资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的实施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与部门支持,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给予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一定的补助。
五是着力保障与改善教育民生。推进民族地区建设教育强县工作年度奖励办法,设立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专项资金,加强省内相对发达地市与民族地区双向交流和对口援助,扶持民族地区城乡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同时重点关注和帮扶少数民族毕业生、心理脆弱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确保未就业的纯农户口家庭大学毕业生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