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长沙理工大学积极推进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模式,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规范、高效”的两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以及运行过程监控机制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具体措施有:
优化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学校在多年目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结合“学风建设年”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目标管理体系,以指导各院(部)教学建设与管理。增加了对专业基本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等方面的比重,以引导院(部)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同时针对部分学院的个性特点,增加或替换相应指标。
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更好地指导院(部)积极主动、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建设工作,学校教务处和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组织制定了部分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其中包括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质量标准等。
实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11月,学校正式出台《长沙理工大学校院两级教学运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校院职责和权限,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如学校下放教学管理权限,将专业课程的排课、安排考试及实践教学落实等权限交给学院,学校只统一管理公共课程。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继续推进按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根据向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建设需求,在2009年推进水利类大类招生改革以及2010年试行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2年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中,试行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充分调动专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重点对量大面广、影响大的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为提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实效,着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三是积极推进考核方式改革。学校出台了《长沙理工大学关于开展本科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原则意见》,从考核方式、考核命题、评分标准、过程考核、考核后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校院两级考试改革打下了基础。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教学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2012年,学校在目标管理指标体系中专门增设网络教学资源的指标,并开设“优秀网络教学课程”评审,激励教师与学生更多地使用该平台。2012年全校评选了40门优秀网络课程,2013年将继续遴选60门课程,并在精品课程验收中实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一票否决制”政策。注重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的集成,将已有的精品课程、实习基地、专业建设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效集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