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田县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助推职教事业发展
新田县是劳务输出县,2013年以来,新田县从实际出发,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思路,通过建立跨省职业培训基地,先后在广东省花都区、白云区和广西玉林等流出人口聚集地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取得了积极成效。
1、强保障,推动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开展。一是领导重视,把异地职业培训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新田县委、县政府把异地职业培训作为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2013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流动人口劳动力异地培训的工作目标、工作机构和工作措施。二是部门配合,保障异地培训经费落实到位。按照“政府统筹、中心实施、部门配合”的原则,新田县明确将各类培训经费归口职教中心统筹管理,做到异地培训应培尽培、经费保障;同时,县财政还按照每学期2万元的标准专门下拨了培训工作经费。三是机构健全,确保异地培训有专人负责。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顾问、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流出人口劳动力异地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由县职业中专培训处专门负责异地培训工作。
2、重实效,提升异地职业培训的综合效益。一是广宣传,注重培训对象的广泛性。主要通过贴宣传标语、邮寄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短片、召开座谈会、群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外出流动人口宣传异地培训的政策,动员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异地培训。2012年下半年来,新田县共向外出流动人口邮寄或送发宣传资料11万多份,召开各类动员会议200多场次,编发短信30多万条,群众对开展异地培训的知晓率达到98%以上。二是勤调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一方面,围绕岗位培技能。主要针对外流劳动力目前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服务家乡产业培能人。主要围绕新田县强力富硒农产品、家具两大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外流劳动力回乡创业需求,开办厨师、食品加工、家具等相关培训。同时,在每期培训班上,新田县都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律法规等作为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外出劳动力的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三是善创新,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在培训时间上,采取“休息日+晚上”的方式,让参训人员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全程参加培训,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在培训地点上,既有在外流劳动力聚居的地方设点培训,也有在产业聚集的地方进行专题培训;既采取异地校企合作的方式租用企业场地进行培训,也采取就近租用商业场所进行培训。在培训师资上,既有当地学校和企业的专家,也聘请了外地的专家和企业一线的技工能手,形式灵活多样。
3、建机制,促进异地技能培训成为工作常态。一是建立了县内部门齐抓共管机制。新田县委、县政府把异地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了对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凡有培训任务的单位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指标用于异地培训,凡有监管职责的单位都必须参与对异地培训的监督管理。二是建立两地区域协作机制。2013年,新田县在广东花都区成立了跨省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与当地教育、人社部门和学校签订了区域协作协议,明确流入地对开展异地培训在师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建立了常态化的服务机制。2014年,新田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到我县外出流动人口聚居地组织开展常态化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新田县驻粤流动人口管理办,县委派专人常驻广东,将异地职业培训工作常态化。
2013年以来,新田县共开展流动人口培训42期,共培训新田籍在外务工人员2268人次。在对流出人口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异地培训的带动下,新田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规模、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增强。截止到2014年底,新田县职业中专学校在校生达1745人,比2012年增加了1000余人,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