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台专门政策支持边远地区农村基层教育人才发展
湖南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集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于一体,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两片区各有43个和6个县市区属于国家规划重点支持的范围。为促进两个片区教育事业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5月18日出台了《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湘发[2013]3号),明确了支持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措施有:
一是实施岗位全员培训计划。省教育厅在国家、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计划中,每年为片区免费培训农村骨干教师人数不少于500名。片区市州或县市区教育局每年采取集中办班、跟班学习、送教上门、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组织农村教师开展岗位专项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争取用5年时间将45岁以下的农村教师培训一轮。积极支持片区农村中小学在岗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教师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取得文凭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适当学费补助,在岗人员经批准参加脱产培训学习期间,发放基本工资,在岗培训时间计算工作年限。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面向湖南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向片区倾斜。
二是加强本土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继续实施片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省内师范院校以县市区为单位,继续从片区本地户籍考生中招录一批定向师范类大学生,培养前签订协议,毕业后到片区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服务期限不低于5年,所需培养经费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统筹解决。实施片区农村中小学校紧缺骨干人才引进资助计划。片区农村中小学校引进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急需紧缺骨干人才,签订5年以上服务合同且服务期间年度考核合格的,每人给予3万元补助。支持片区开展特岗教师招聘项目。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给予湖南的指标,重点向片区农村倾斜。鼓励更多的片区籍考生参加本县市区特岗教师招聘,重点保证片区县市区对特岗教师的计划需求。创新教育人才管理方式。对考核认定为不适应教学工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5年内经培训仍不适应工作要求的,经片区教育、人社、编制等部门同意,要实行转岗、分流,同时适当给予片区农村中小学校核编倾斜。
三是建立健全援助帮扶机制。健全完善片区城市(含县城)中小学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制度。片区所在市州或县市区教育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批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支教服务。片区内县城以上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教师,须有1年以上在农村中小学校工作的经历方可评聘为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建立片区外相对发达地区与片区县农村中小学对口支援制度。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在长沙等5个市选择财力较好的县市区,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到片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支教工作,每批教师支教一年。
四是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片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津贴。在片区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增设“片区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县城关镇)三类情况,为片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的在编在岗教师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其中,湘西自治州各县市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负担,片区其他县市区所需经费省财政补助60%,县市区财政配套40%。据统计,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教师人才津贴将惠及6.6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每年各级财政需要增加支出3.6亿元。在职称评聘方面予以适当倾斜。设置一定数量的“武陵山片区特聘中高级职称聘用岗位”,专门用于解决基本符合条件,长期在片区农村工作的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难的问题。受聘的特聘中高级职称岗位在聘用期内,享受中高级职称聘用岗位同等待遇。进一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村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农村教师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加强片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职工周转房建设力度和政策支持倾斜力度。设立“湖南省扎根农村基层优秀人才奖”,重点激励长期在片区农村工作且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