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推进国际化与数字化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顶尖创意设计人才
根据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中华文化复兴三个主要发展战略,湖南大学以设计专业为试点,大力推进国际化与数字化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特色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顶尖创意设计人才。
与世界对话,国际化教学成为新常态。教学过程凸显世界顶级设计活动,注重科研与教学,多途径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一是推进国际化课程。在引进海外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化资源,开设了17门本科国际课程,组织了147场国际专业讲座或工作坊,形成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视野的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新思路。二是举办国际赛事活动。主办了以“新通道”为基础的国际工业设计展览和“芙蓉杯”国际设计大赛等国际交流活动,开展 “设计与社会创新”活动,共吸引来自10多个国家的师生参与,扩大国际影响力。三是开展国际合作办学。2015年,学校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深圳市政府共同在深圳市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设计学院。学院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国际水平、深圳特色”的国际一流的设计学院。同时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日本千叶大学等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合作交流计划,共互换学生104人,教师11人次。
与网络联姻,数字化教学成为新模式。学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带来的全新发展模式,形成了基于学生创建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新模式。一是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动3A(Any-Time, Any-Where, Any-Device)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电脑设备上学习。二是搭建数字教学平台。开发以数字化、移动化、社交化特色的专业课程移动APP,目前已开发课程APP或软件应用8项,课程网站61个,在线教学资源库2个。三是开设在线课程。构建以国家精品课程“工业设计史”、“设计的力量”为核心,其它课程网络化为重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已经开设在线课程2项,其中MOOC“设计的力量”在全国排名前列。
与国家战略对接,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新动力。学校将国家战略与人才培养改革有机结合,突出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设计人才。一是倡导创新创业型教师。教师紧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中华文化复兴三个主要国家发展战略,深入社会、企业,开展项目研究与创新,提升自身对市场的敏锐力与创新力。二是培养创新创业型学生。注重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过程。通过鼓励参与国际国内竞赛、参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积极投入设计教学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来源于真实市场,实行真题真做。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给予经费、指导、政策等多方面支持,纳入学分体系管理。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潘英“书院九号”文化创意产品,受到李克强总理的赞扬,并亲自购买了其中1套;范石钟在本科期间获国际国内设计类奖项60余项,荣获2014年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被《福布斯》评为“2015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三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