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强化“三大理念”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湘潭大学不断夯实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的教育理念,着力深化精准指导服务,建立惠及全体学生的工作体系,在创新创业工作上取得实效。
夯实制度保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化。一是于2015年制定并颁布了《湘潭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并把它贯彻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践的全过程。二是组织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创业咨询师等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创业指导工作质量与服务能力。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每年投入20万元流动性资金资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专门制定了《湘潭大学学生创新基金暂行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截至目前,共获批立项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6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204项,立项资助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926项,累计有近6000名本科学生承担了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
创新课程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一是开展高质量课程培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新思维与产品开发及创业”、“新产品开发与创业”、“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就业类通识教育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广泛邀请政府、企业用人单位负责人来校演讲,其中“直面厅长”、“校友论坛”、“韶风名家论坛”等累计为学生讲座130多场,深受学生好评。二是开设特色创新课程,譬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了《材料科研导论》和《科研实践》、历史系开设了《文化创意专题》等课程,借此将创新创业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三是利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引入《创业企业战略与机会选择》、《大学生创业基础》、《创新工程实践》等跨校共享在线课程供学生选修,并将其纳入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予以认定学分。
搭建创新平台,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一是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学校成立了集创新实践、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为一体的全方位、阶梯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湘潭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时,遴选22支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基地进行孵化,采用“学校指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已成功孵化10支创业团队,6家公司已正式注册,带动就业人数200多人,产生经济效益千万元。二是充分发挥创业社团的作用,成立湘潭大学创业者联盟。目前,创业者联盟成员经营范围涉及服装、网络传媒、餐饮美食、管理咨询、教育培训、旅游开发、护肤品等领域。创业者联盟成立以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近年来,学校还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