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机制创新助推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上新台阶
新田县地处湖南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口42万,面积102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位置偏僻、资源匮乏、土地稀缺、财政困难的革命老区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合格学校建设、改造薄弱学校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全县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上台阶。
一、“四个纳入”聚合力,确保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有位子”。县委、县政府把实事项目校(园)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作为推动教育强县、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和考察干部执行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四个纳入”:一是纳入重点项目管理。在实事项目校(园)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单个项目资金量达不到重点项目要求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将整个涉及学校的建设项目打捆成一个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与其它重点项目同样实行“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笔经费、一套制度)管理,同样享受优惠、同样开辟绿色通道。二是纳入对乡镇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占总分的3%。三是纳入全县大督查内容,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重点办、县绩效考核办、县作风办联合组织对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项目建设的督查。四是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执行力考核内容,与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和提拔应用挂钩。
二、“四个整合”筹资金,确保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有票子”。一是整合部门资金。通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尽可能地把学校建设项目纳入到相关部门实施的项目之中,如:把农村学校的水、电、路等列入到该村人畜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和乡村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把教师宿舍列入廉租房或公租房建设项目等。2013年以来,共整合部门资金5200多万元。二是整合上级教育专项资金。该县把“全面改薄”、初中工程、农村校舍维修、合格学校建设等项目资金实行有效地整合,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整合社会资金。主要是把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机构的各类捐赠资金实行有效整合,包括“希望工程”、慈善学校以及社会捐赠图书、电脑等用于实事项目校(园)建设。四是整合闲置校舍资源。通过与部门协调,该县把闲置校舍进行处置,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2013年以来,全县通过处置闲置农村校舍土地给国土部门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所获资金就达1400多万元。
三、“四个优先”促发展,确保实事项目校(园)建设和“全面改薄”工作“快步子”。一是立项审批优先。相关部门为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项目设立“绿色通道”,不但减免有关费用,而且明确办结时间。二是用地保障优先。为了解决学校项目建设因不能提供土地使用证而无法办理报建手续和因面积不足需征用土地的问题,县里采取“在原地新建的项目以历史性用地办理用地手续;需扩征土地的全部暂时按集体用地办理手续;用地审批的县级收费全部返还用于学校建设”的办法处理。三是机构队伍优先。2014年,县教育局专门成立学校建设服务中心,为县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定编5人,主要负责学校建设的监管、指导等工作。四是经费到位优先。县里设立了学校建设专户,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及时到位。同时规定,20万元以内的学校建设项目由学校建设服务中心进行预决算评审,40万元以内的学校建设项目可采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标,大大简化了手续,加快了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