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培育践行核心价值扎实推进立德树人
湖南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树立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
学校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办学理念上倡导全人教育,在育人机制上强调全员参与。一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全人教育的理念贯彻到立德树人工作的全过程。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育人作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自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注重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出台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纲要》,要求校领导带头上形势与政策课;先后有12名教师入选中央“马工程”教材编写组,其中5人担任首席专家;涌现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李民同志、“时代楷模”段江华教授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创新宣传方式,传播正能量,确保主旋律在师生中听得见、传得开、全覆盖。
二、深化研究阐释,夯实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充分发挥人才与学科优势,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贡献。文化自信源自于教育自信,没有教育的自信,文化自信无从谈起。增强教育自信,一方面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不仅拥有全省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还于2015年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校领导带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课本和普及读物,开展湖南省大学生和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调查,有关工作得到了刘云山同志的高度肯定。另一方面注重智库理论创新,作为全省重点智库单位之一,2016年学校入选全省智库研究“十大金策”数居省内首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等4家机构单位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其成果多次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推介。
三、突出实践取向,增强多维育人的工作成效
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探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融入”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一方面,学校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设“红色论坛”大学生自我教育平台、“小星”“小团子”网络微平台等,深入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健全了包括校长学生助理、校长有约谈心谈话、教育阳光服务平台、院长圆桌会议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民主管理机制。二是融入社会实践服务。学校现有21个区校共建大学生道德高地平台、105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区校共建服务项目覆盖长沙八大社区,打造了“农家学舍”等多个品牌项目。“区校共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三是融入教育文化扶贫。学校坚守教师教育传统,在抓好师范教育,办好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同时,积极向社会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文化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