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筑温馨家园育民族栋梁
吉首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校,在校学生中有43个民族类别,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在1/3左右;新疆籍学生近700人,西藏籍学生近300人,在校新疆、西藏籍学生数居中南地区高校前列。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学校坚持“严管、厚爱、精育”相结合。
一、强化政治意识,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特殊性
学校党委、行政把培养好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项特殊政治任务。一是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设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二是出台相关制度,制定了《关于新疆、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课程修业的有关规定》等。三是层层签订安全维稳责任书,压实责任。
二、优化顶层设计,遵循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性
提出以“立德、立学,树人、达人”为内涵的“立人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针对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探索“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精准施教”的教育管理模式。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层级责任,责任落细落实,对新疆、西藏籍学生分别建档立卡,集中管理护照,畅通信息,管理上做到动向明、信息清;精准施教,就是因材施教,增设“小灶”,如单独开设汉语、英语强化班等。
三、做好自选动作,强化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针对性
增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民族概论》《中华民族文化概论》等十余门通识选修课,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和“六观”的教育。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新疆、西藏籍学生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三个混合,即混合编班、混合安排寝室、混合开展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大融合。二是建好三支队伍,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建好辅导员队伍,按照专兼结合要求建好维稳安全队伍,按照热心友善要求建好帮扶队伍。三是抓好四方联动,即校家联动、校内联动、校警联动、校地联动,形成校内外密切配合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
四、注重情感投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
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一是尊重民族文化传统。优先提供展示民族文化的机会,办好清真食堂,共过民族节日。二是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新疆、西藏籍学生实际情况,配备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教师和学生;设立新疆、西藏籍学生专项资助,广泛寻求社会资助,每年投入各项资助达4000万元以上,其中大部分用于少数民族学生。三是倾注更多关爱。如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安排最优秀的指导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就业工作给予更多指导,优先予以推荐。同时,每年还利用寒暑假开展家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