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长沙理工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简称“三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底色亮、特色明、靠得住”的人才。
一、夯实“打底工程”,系统推进“三新”进教材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党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三新”教育教学工作,成立了“三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三进”工作实施意见,配齐建强专职教师,构建了党委领导,宣传部门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其他单位协同配合,思政课为主、其他课程和第二课堂主动作为的工作格局。二是将“三新”贯穿思政课课程建设。分别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个自信”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近平国防与外交思想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篇章,并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学生读本》《“四个自信”与当代中国》等“三进”辅助教材,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性。三是将“三新”融入专业课程。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论述融入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等内容。同时,把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等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涵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二、凸显主渠道作用,扎实推动“三新”进课堂
学校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亲和力和吸引力。一是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把思政课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一、二年级课堂讲授为主,三、四年级实践为主的教学新模式,落实“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要求。二是全面推行思政课教师“挂牌授课制度”。全力打造思政教育名师名嘴工程,实施思政课选课学生人数不达标的老师强制淘汰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由择师,倒逼教师提升明道传道能力。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按照“原理课讲深、基础课讲活、纲要课讲信、概论课讲用”的思路,借助微视频、革命故事会、专题文艺汇演、开放课堂等方式,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与渗透力。四是改革思政课考查模式。以全面评价为基础,实施“笔试+机考+日常表现+平时成绩”的考查模式,构建学生知信行一体化考评机制,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三、打造特色平台,不断深化“三新”教育实效
一是树建理论教育平台。校领导坚持带头传道,利用“思政第一课平台”,书记校长每学期为新生上一堂思政课,全体校领导深入师生中宣讲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50多次。成立党委理论研究组,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十八大以来在《光明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50余篇。开展“云影漫谈”师生读书会,坚持思想引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校园、占领校园。二是搭建主题教育平台。广泛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守正杯”辩论赛、党委书记与青年学生谈信仰等活动,深化广大青年学生对“三新”的认识。三是构建实践教育平台。推行“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紧密融合”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结合专业知识参与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三新”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