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办学特色,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将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艰苦岗位的社会急需专门人才。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上思政课、带头联系学生寝室、联系孤残学生。书记、校长通过“书记谈心会”“校长沙龙”等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全体教职工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作为岗位定级、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三是打造一支数量足、素质优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严格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四是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将思政部、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整合组建成大学生思想政治党总支,统筹开展组织活动,为思政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思政工作研究,初步形成了管理、监督、组织保障到位的思政工作长效机制。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
一是创新教学方式,推行“翻转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优势,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网络空间、延伸到课前、发展到课后。二是创新教学组织,探索开展“职业道德”“志愿服务”“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四个模块小班化教学。推动思政理论与顶岗实习、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发挥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三是创新课程考核,建立“理实一体”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行为表现纳入思政课考核,与期末理论考核各占50%。学生的行为表现既包括思政课堂表现,也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传承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强化价值引领
注重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把“上为党和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是把爱心传统文化融入校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民政与社会工作》,共计36课时2个学分,把民政专业特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拓展思政工作和专业教育的内涵。二是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校规定每位学生每学年须完成20个以上学时的志愿服务工作,并计2个学分。三是依托民政、社工等专业优势,师生共同组建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用所学专长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在“5.12”汶川地震、“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等救灾、救援现场都有师生志愿者的突出表现,展示了我校青年师生的政治素质、精神风貌和奉献精神。团中央实施服务西部计划13年来,我校共涌现出15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湖南省高校中选派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