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老调“重”弹 树师德“新”行风
8月26日-29日,娄底市组织全市5万名教师,扎实开展了为期4天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教职员工深受教育、教育行风持续好转、家长群众普遍好评的良好成效。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注重上下的无缝对接。一是深入调研,把准工作脉搏。成立以市纪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顾问,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6个调研组,由局党政班子带队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充分摸清底子、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把准工作脉搏。二是充分酝酿,形成多方共识。一个月内在市局党组会、县市区教育局长会及其他重要教育工作会上多次吹风,表露抓师德师风建设“决心”。结合之前制定下发的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问题专项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专项整治等一整套方案,印发《关于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的通知》,编印5万本《师德师风教育读本》,列举“违反师德师风的十大行为表现”,对整个活动每个环节、每项步骤、每个动作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三是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为切实增强此次活动的影响力,提出宣传硬性指标,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广泛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校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全面、深入进行报道,增进社会了解,扩大社会影响,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据统计,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超100篇次,各学校微信公众号对此次活动的点击关注率空前高涨。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注重全程的统筹协调。一是突出重点环节。突出集中学习、对照检查、反思讨论、问题整改、建章立制五个重点环节,明确规定动作,做到全市5万教师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做好学习笔记;人人查找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人人发言讨论,做到红脸出汗排毒;人人撰写心得体会,签订师德承诺书;人人谏言献策,完善学校制度。二是突出民生重点。深入推进全系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学校食堂违规牟利、乱收费、违规补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师德失范,深刻反思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全面规范从教行为。全面强化教师教研教改能力,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三是突出关键少数。在集中学习教育过程中,突出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各学校校长这个“关键少数”,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作用。四是突出立杆见效。为确保活动方向不偏离、动作不走样、扎实有效开展,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均成立专门督查组,由党政班子带队,深入基础学校全程开展督促指导。各学校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逐一整改到位。
坚持完善机制与问责惩戒相结合,注重成果的巩固提高。“长”“常”二字上下足功夫,构建起师德师风建设、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家长与学生的监督。各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承诺书》,开展学生评议、家长评议、教师互评、学校评议等方式考核教师师德表现,并将评议结果记入《教师师德建设档案》。二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各教育部门将师德师风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学校常规教育和各种专题教育相结合,作为学校班子政绩考核及提拔、聘用的重要依据,并每年表彰一批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各学校将教师师德表现将师德师风建设列为教师绩效考评重要内容,作为其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进修学习和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三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建立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的师德师风调查处理机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教育腐败,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反映强烈的师德师风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查厉处,对发生严重违反师德师风问题隐瞒不报、不处理的学校,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形成强大震慑力和警示力。2017年以来,截至9月底,全市各级收到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等违纪违规行为的信访件278件,立案查处92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3人,给予诫勉谈话92人次,约谈相关责任人共2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