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教育国际交流成效显著
株洲市教育局连续两年举办株洲市市直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2015年株洲市国际理解教育专家讲座”和2016年“国际理解课程建设实践”并举行了全市公开课。市中学生在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比赛中均表现不俗。
一、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科室。为满足开放的株洲快速前进的步伐,株洲市教育局率先于2013年在全省成立了独立的行政科室“国际交流合作科”,并加挂株洲市教育局港澳台交流办公室牌子。二是建章立制,确保规范有序。出台了株洲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下发文件通知、工作要点,召开各项目团队工作布置会议,制定国际交流科全年工作“红旗科室”考核细则等。三是项目攻坚,注重特色引领。开展了“外教送课下区、下县、下乡、下校”、“直属学校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传播株洲教育”等特色项目。四是经费支持,保障正常运行。每年市财政设立教育国际交流专项经费,确保教育国际交流落实到每个项目上。五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株洲主流媒体《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株洲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等先后报道了,关于株洲教育国际化有关新闻二十余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成效明显
一是走出去。先后与50所国外优质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与15个国家优质学校师生间的经常性互访交流。仅2016年就组织和促成了16批次300余名师生,赴国外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签署交流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协议6项。近几年,三次代表湖南省参加教育部(公派)中国青少年对外友好交流活动,一次赴匈牙利,两次组织我市6所高中学校91名师生分批赴日本访问交流。先后牵头我市10所学校成功申请了中英“校际连线·种子基金”项目。2014年至2016年这十对伙伴学校进行了三次学校之间的教师互访活动。先后5次开展了“外教送课下县、乡镇、区校”活动,每年有6000名县区师生受益该项目。
二是请进来。2016年,邀请了16批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德国等国外180名校长和师生来访我市30所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从2015年开始,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合作,“量身定制”对市直属高中英语教师用3年时间进行专业轮训一遍。我市有南方中学等三所学校参与了中德“学校·塑造未来伙伴”项目,在校内开设了德语课,学生获得歌德学院提供的免费学习德语和参与各种与德语学习相关的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