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监督建议书”让同级监督“实”起来
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纪委坚持把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制定出台了《纪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以“监察建议书”为“小切口”,抓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创新开展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破解长期存在的“不能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难题,推动了权力规范健康运行。
打好决策源头“预防针”。学校纪委围绕盯住重点人、抓住重点事,加强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落实主体责任、选人用人、“三重一大”决策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一方面,纪委书记参与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近年来先后对国际生管理、棚户区改造EPC项目等全新工作决策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控建议,对采购和招投标等常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制度缺失、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纠偏,对学校公租房建设中变更超标准等违背政策制度的问题提出了否决意见。另一方面,校纪委每月召开纪委会,对当月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专题工作会等议定的事项逐条进行廉政把关,深度挖掘和研判潜在的廉政风险,并形成《关于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加强管理的监督建议》《关于对扶贫工作加强监管的监督建议》《关于有效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历史遗留问题的监督建议》等“监督建议书”,及时向党委书记和校长反馈。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纪委共召开纪委会17次,对选人用人、扶贫攻坚、采购招投标等54项具体工作进行了廉政把关,向党委行政提交“监督建议书”18份,提出监督意见建议73条,有效发挥了监督“探头”作用。
深耕建议落实“责任田”。党委书记、校长主动接受纪委同级监督,自觉把接受同级监督与履行主体责任深度融合。一是及时传导压实责任。党委书记、校长在收到“监督建议书”后及时对分管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提醒、约谈,适时加强监管和规范,有效避免“事后诸葛亮”。二是主动开展专项整治。今年年初,学校党委根据监督建议,集中开展“三依三公”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了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废止校内文件112件,修改完善64件,新立内控制度27件。三是定期进行对照检查。今年6月,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监督建议书”落实情况。班子成员围绕2017年以来纪委提出的29条监督建议,逐一对照检查、专题研究,重点分析了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及采购招投标等工作,提出了对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进行全面梳理和综合评估、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进行效益分析、切实加强对学校管理薄弱环节的管控、尽快出台留学生管理办法等整改措施,确保监督建议落地生根。目前,与之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意见》《湖南科技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科技学院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已相继出台并执行,学校内部管理更趋规范科学和严谨高效。
戴牢同级监督“紧箍咒”。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校纪委多措并举,强化监督和“再监督”,坚决避免“一发了之”或“不了了之”,促进监督建议开花结果。一是增强透明度。及时把“监督建议书”和监督落实情况在校园网、公示栏公示,接受师生员工更广泛监督,让权力不任性、运行更透明。二是抓实跟踪督查。纪委提出“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监督建议后,纪委书记彭立威率队深入学校扶贫点,实地察看易地安置等在建帮扶项目,现场检查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深入听取群众评价,提出工作建议10余条。学校扶贫工作在全省驻村帮扶工作考核验收中受到表彰。三是严肃执纪问责。校纪委紧盯学生公寓热水项目中建设方违约等突出问题,对分管校领导进行了约谈;围绕“发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效益”的监督建议,正对一个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解剖式监督”,将对有违约责任的建设单位和有失责失职行为的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进行追责问责。四是定期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校纪委每年开展一次监督建议落实情况“回头看”暨工作推进会,及时了解监督实效,查漏补缺,建立长效机制。在2018年上半年召开的监督建议“回头看”中,职能部门落实完善措施38条,建立长效机制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