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头条

夏智伦: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推进湖南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2-10-21 09:01 【字体:

编者按:为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红星网、红星云特推出“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栏邀请部分省领导,市州委书记、副书记省直单位、高校、省属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书记,县市区委书记等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心得体会,带头学深悟透、推进落实引领推动全省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推进湖南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夏智伦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是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系统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力量,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和最新教材全省教育系统要坚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学笃用精髓要义切实做到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南教育力量。


心怀“国之大者”为更美的时代育新人


    纵观世之大势、史之大势近500年来一个强国的崛起,其背后往往都是由于教育的发展通读第四卷发现,心怀“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一个重要新理念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对教育更是提出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两个大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壮美画卷,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彰显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作用生逢伟大时代,唯有不懈奋斗全省教育系统要把握大势,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全面加强“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教育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十二届省委第一次督查就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并决定由省委副书记兼任教育工委书记,要切实加强对标对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委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稳步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清廉机关、清廉学校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全面深化“三全育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麓书院时对“于斯为盛”的时代解读,高举“为时代育新人”旗帜纵深推进“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取得更好成效。创新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大力推广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大思政课,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用好用活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办得更加出彩出色,加强家校社政协同育人让更多的“小树苗”早日成长为“参天大树”。当前全省教育系统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按照“五个牢牢把握”的要求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深入学习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全面推进“五育融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为契机,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快推进学校体育美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系“省之大计”为更大的发展开新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并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这些在第四卷中都有系统论述或相应体现,进一步凸显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使命任务就湖南教育而言,要坚持扎根三湘大地办教育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发展教育,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要优化教育结构布局进一步提升格局视野,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谋教育将国家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体系紧密对接“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与国家和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布局。针对学龄人口的波动及早谋划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提高本科录取率,着力改善本科高校办学条件统筹推进职业院校布局,引导职教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增设一批本科职业学院,构建服务全产业链、全生活领域、全生命周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提升人才供给水平坚定“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的决心和自信自强,坚决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才需求。建立紧缺人才预警机制、专业重点建设机制引导和支持高校根据“三高四新”、强省会、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和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新兴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布局专业学位点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集中资源支持有潜力冲击国家“双一流”的优势学科的发展,大力推进高校分类分层发展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为统领,加快推进“双高双优”建设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构建更加丰富、灵活、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我省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出台激励支持政策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来湘在湘转化为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完善凝练若干重大产业项目需求清单支持高校联合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中心等,积极支持我省“四大实验室”和参与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融合,特别是瞄准“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或研发平台培育建设一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大力实施“芙蓉学者”等各类人才计划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从根本上提升我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心念“民之大事”为更好的教育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并多次对教育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保障人民有更多教育获得感等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对“更好的教育”更是念兹在兹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次作出强调和部署。我们要把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要针对区域间、城乡间、学段间、校际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大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小学初中分片招生、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初中的比例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让中小学校更快地优质均衡。


    坚持重公益去功利持续改善教育生态。进一步倡导和落实教育的公益属性巩固和拓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成果,推进“双减”走深走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逐步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加大对办学乱象的系统治理力度,包括统筹规范整治继续教育、民办高等教育违规办学等全面净化教育生态。


    坚持提质量树形象持续提升教育品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学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打通从中职到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形象有效缓解群众教育焦虑。


    坚持守底线保稳定持续保障教育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安全,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前提和要求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踪管控安全隐患,突出抓好防溺水和校车安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和干预治疗机制真正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来源:红星云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夏智伦: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推进湖南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91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