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正式启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湖南正式启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改革试点四大任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与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提升湖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拓宽人文交流平台
10月12日上午, 湖南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联席会议在湖南师大举行,标志着湖南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着重阐述,并对湖南加快建设试验区提出了具体期望。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向曙光表示,试验区的建设将对湖南省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湖南将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创造出好的经验,开创出新的模式,为全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多做贡献。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肖国安表示,将以此次试验区建设为重大机遇,以“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为动力,以建设教育强省为目标,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开辟我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省人民政府主任督学陈湘生就我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推进计划作全面介绍。
承担此次改革试验项目的单位代表在联席会议上发言,汇报了本单位项目推进的整体规划和思路。
为推进新时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构建教育部与省市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部在省、市二级设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去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友志就发展湖南省教育国际交流签署协议,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我省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试点单位。昨日上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湖南师大主持召开湖南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联席会,标志着湖南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肖国安在致辞中表示,教育部把湖南定为首批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是赋予湖南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今天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在湖南师大召开联席会议,标志着我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事业向前迈进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值得庆贺。肖国安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挺进的态势日益显现,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向“深水区”挺进,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在新形势下开始凸显,因此,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学科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肖国安在会上还郑重表态,湖南将以此次试验区建设为重大机遇,以“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为动力,以建设教育强省为目标,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积极创建一批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培养一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批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从而开辟我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向曙光在讲话中表示,教育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构建教育部与省市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湖南的重视、厚爱与信任,对湖南省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谓“正逢其时,前景看好”。向曙光表示,湖南省将认真落实试验区建设任务的各项工作,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创造出好的经验,开创出新的模式,为全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多做贡献。
会上,省人民政府主任督学陈湘生对我省试验区总体推进计划作了全面介绍。他表示,建设期内,湖南将重点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与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提升湖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拓宽人文交流平台等四大任务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全面推进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为此,湖南将探索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拟由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教科院牵头组织长沙市8所示范性高中及外语特色学校就引入国外课程如何促进普通高中课程与教育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实验项目立项;2013—2016年,拟在全省设立若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林学、环境科学、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岗控制等学科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湖南高等院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学科专业领域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高等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在优势、特色专业开展境外办学;选派全省涉外办学项目的核心课程教师赴国外合作院校研修,至2018年,计划我省所有涉外办学项目的核心课程教师90%以上有海外研修经历;鼓励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积极引进符合国际通用技能要求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拟由株洲市教育局牵头以株洲“职教园”为依托和平台,推进“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探索以“职教园”为平台的职教国际合作新模式。
作为承担此次综合改革试验部分项目的单位,湖南师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市教育局、株洲市教育局分别汇报了本单位项目推进的整体规划和思路,一些亮点工作得到了张秀琴一行的认可和称赞。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前不久已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使两校的机械工程系、电力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的专业全面实现优势互补,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向教育部申请成立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圣彼得堡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湖南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拓展对外合作办学领域、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了新的发展模式。
张秀琴全程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她表示,教育部与湖南省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探索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途径、新模式的重要手段,更是完善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教育交流合作大格局有机组成部分。她由衷期待湖南省按照试验区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对外开放渠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湖南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促进全省教育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积极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创造经验,开创新的模式。
张秀琴强调,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大家要高度认识到省、部都是第一责任人,推进综合改革取得实效大家都责无旁贷,需要凝聚强大的合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的参与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智慧;要先行先试,经验共享,紧密结合湖南教育发展实际,精心设计改革项目,走出一条内陆省份通过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教育跨越发展的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总结经验,树立标杆,加强向周边省份辐射的力度;要勇于探索,推进发展,试验区建设是个新事物,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遇到“拦路石”要勇于探索,及时沟通,共同解决,狠抓落实,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更好更快发展。
当天的联席会议上,长株潭、岳阳、衡阳地区本科院校国际交流处处长,长沙市、株洲市教育局国际交流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文\李旭林 摄\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