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职业教育助推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开启新征程
积极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基地,无缝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我省职业教育助推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开启新征程
湖南职业教育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永州召开。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在讲话中指出,示范区建设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全省职教系统要积极主动跟进服务,全力参与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省商务厅副厅长罗双锋在会上对商务主管部门如何加强职教工作协调服务力度时强调,全系统要牢固树立“抓好职业教育就是促进承接”的理念,积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强化服务保障措施。
工作推进会为一批职业院校和企业搭建了现场联姻的平台,企业代表与职业院校代表纷纷现场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在示范区建设大潮中,大湘南许多企业与职业院校一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新的挑战。图为祁阳凯盛鞋业负责人向参观的与会的代表详细介绍企业的发展蓝图。
作为全国第四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第二个纳入国家级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经成为我省加快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助推器与重大平台,成为湖南经济工作新亮点和加工贸易新的核心区。为积极适应这一重大战略措施为我省特别是大湘南地区职业教育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10月29-30日,省教育厅联合省商务厅在永州举行湖南职业教育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力推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开启新征程。
湘南三市毗邻粤港澳和东盟,历来就是湖南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优化湘南产业布局,拓展三市发展空间,对推进全省“四化两型”建设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2011年10月6日,我省湘南地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成功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在郴州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示范区建设首批重大项目推进大会。自2012年起,省财政从省级开放型经济引导资金中切块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专项支持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配套能力和重大项目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1-9月,湘南示范区三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79个,占全省的37.7%。特别是作为反映承接产业转移成效的重要指标,示范区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2.53亿美元,占全省比重36.6%,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2.4个百分点。湘南示范区正成为我省加工贸易新的核心区。
未来3-5年,湘南三市各级各类技能性人才需求达150万左右,每年新增需求量在30万左右。目前,湘南三市承担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高职学院8所、中职学校160所(含技工学校),2012年中、高职毕业生不足8万人,即使100%在湘南三市就业,也只能满足1/4的需求,示范区建设技能性人才缺口巨大。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书面讲话中就此特别指出,针对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技能性人才需求情况,不仅湘南三市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升技能性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全省职教系统都应共同努力,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湘南地区就业;积极扩大培训规模,为湘南企业提供高素质员工;妥善对口安排学生到湘南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撑。
王柯敏还指出,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职业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跟进服务,全力参与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切实抓好今后一段时期四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扎实办好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下真功夫系统地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下大力气积极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落实企校合作育人机制。他强调,全省职教系统要以十分敏锐的眼光,观察捕捉产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信息、新任务、新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办学目标与方针,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及时相应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实习实训体系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职业院校长更要积极主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湘南三市承接转移的产业尤其是区域内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主动对接,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各个环节,通过培养、培训并重并举,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技能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调查中找准定位,在服务中明确重点,在对接中实现双赢。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在讲话中指出,示范区建设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带来了必然,也为职教系统带来新的工作挑战。他强调,湘南三市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的负责同志,要把职业教育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一把手亲自负责。要大力加强职业院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各地在配备职业院校长时,不仅要求懂业务,而且要求懂经济;各职业院校在培养和配备管理干部时,既要综合考虑其职业教育专业素养,也要考察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观和协调、沟通能力,更要特别关注干部有无工作激情和奉献精神。同时,要切实抓好各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通过专项督查、执法检查等方式,尽快落实国家和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外,要充分利用督导评估制度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利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督政、督学的重要作用,切实改善所属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和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再次就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一平台”建设为具体载体,不断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强大平台支持,从而直接服务于示范区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
省商务厅副厅长罗双锋在会上对商务主管部门如何加强职教工作协调服务力度进行了部署。他要求,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要牢固树立“抓好职业教育就是促进承接”的理念,加强与教育部门、院校的沟通协调力度,各司其责,齐心协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进一步搭建平台,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发挥“信息员”作用,搭建校企合作良好的平台,形成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互动局面,以便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有计划地增设、改造专业,力求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适应。此外,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之所难,凡是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提供合格人才的举措都要积极支持,落实建设用地、规费减免、设施建设、税收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与相关职能部门衔接,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争取更多的境内外高管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来示范区企业工作。
大会上,永州市商务局、衡阳市商务局、郴州市商务局分别介绍了承接产业转移情况,湖南弘电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介绍了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资兴市人民政府、永州工贸学校、衡阳市职业中专等3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2个园区、10家企业代表分别与10余所职业院校代表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30日下午,大会还组织了湖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职业院校分别介绍了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经验,王键副厅长作总结讲话时强调,高职学院要站在战略高度大力建设好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四化两型”建设提供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支持。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现场参观了祁阳凯盛鞋业、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校企,实地感受示范区建设的强劲东风为企业和学校带来的可喜变化。
全省近70所职业院校,各市州教育局及湘南地区商务局、省级以上园区负责人,唐人神、长丰集团等20多家知名企业代表共2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全程由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张大伟主持。(文\图 李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