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再红:组织专家团队服务社会,提升休闲农业专业社会影响力
9月18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谈再红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组织专家团队服务社会,提升休闲农业专业社会影响力”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据谈再红介绍,我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在发展中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特色、项目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等问题,特别是人才问题已是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培养休闲农业专业人才与开展休闲农业专业服务迫在眉睫。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百年老校,进行农业类“多学科融合”研究与实践,为休闲农业发展探求新的出路。
开设湖南省第一个休闲农业高职专业,编写全国第一套休闲农业教材。
学院通过系统调研了市场对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的供需情况,深入分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构成要素,找准了休闲农业专业的核心能力和技能,构建了由人文素质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的课程体系,邀请休闲农业龙头企业休闲农业专家共同制定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建设。201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休闲农业高职专业,已经连续招生5年,毕业生就业率100%。同时,学院精心组织教材编写,校企合作开发了两套休闲农业专业教材,是目前全国休闲农业专业最全面、最有代表性的教材
组建全国第一个休闲农业教授服务团队,创建微信教学公众平台。
组建全国第一个休闲农业教授服务团队,团队成员主要由休闲农业、旅游、经营管理、种植、养殖、园林园艺、农产品加工等不同学科背景、涵盖一二三产业、专兼结合的专业教授组成。从2014年开始,休闲农业教授服务团队应邀对湖南、福建、海南等8个省的78家农庄进行巡诊服务指导,对休闲农庄的项目策划、规划设计、运营方案、管理服务、生产技术等方面提供指导,有效提升了休闲农庄的品质。同时,组织休闲农业专业教授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进行休闲农业专业知识讲座、答疑,创建全国首个微信教学公众平台——《休闲农业职教周刊》。通过提供休闲农业政策、信息、创意活动设计与实战操作技能案例分析等,目前平台共发表休闲农业专业教学文章700多篇。
组建湖南省第一个休闲农业培训讲师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互两合一并重”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农业委等休闲农业知名专家合作,建立了湖南省休闲农业专业培训讲师团队。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互两合一并重”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三互”:指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互动、互换、互补工作机制。一是教师与学生员工互动,教师通过《休闲农业职教周刊》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和农庄员工实时互动;二是教师与农庄专家角色互换,农庄主给学生授课,教师培训农庄主且到农庄实践锻炼;三是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互补,教授团队给农庄提供诊断等服务,获得实践案例不断补充教学。“两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发力,产教融合,形成“校县合作”、“校企合作”两种合作机制。学院与望城、长沙、沅陵、永兴、江永五个县区签定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内外15家休闲农庄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26个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保障了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一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既培养高职休闲农业人才,也培养懂休闲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该模式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国内多家相关院校来我院学习。
谈再红表示,下一步学院休闲农业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打算。一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市场需求,建设以“能力标准”为主要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总结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广泛用于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进一步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完善教师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三是进一步创新农民培训模式,加快实训与培训基地建设,以适应休闲农业专业三产融合的产业背景特点。四是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模式。依托休闲农业教授服务团队,加强服务机制和能力建设,构建服务模式,推广服务经验,助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最后,谈再红还就休闲农业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休闲农业发展方向等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