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设99个方言调查点 湖南为全国第五个启动该项工程省份
我省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设99个方言调查点
湖南为全国第五个启动该项工程省份
12月25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南工程项目在长沙正式启动。项目计划通过五年的时间,对湖南省99个方言点进行实地调查与数据处理工作,全面提升湖南省语言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信司原司长张浩明指出,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之举。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贺安溪希望各级语委和有关部门、有关高校进一步增强保护语言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抢救和保护我省语言资源、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作出应有贡献。
我省是一个方言大省,方言资源丰富,做好方言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不仅是传承具有地方特色语言文化的切实之举,也是全省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12月25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南工程项目在长沙正式启动,项目计划通过五年的时间,对湖南省99个方言点进行实地调查与数据处理工作,全面提升湖南省语言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信司原司长张浩明,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曹志耘,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贺安溪,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相关专家,我省语保工程项目核心专家组首席专家湖南师大鲍厚星教授,省语委办、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各市州和相关县市区语委办负责同志以及湖南语保工程2015年立项调研团队及摄录团队负责人等近百人出席了此次会议。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张大伟主持启动仪式并介绍了全省语保工程整体规划和2015年立项情况。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今年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启动。工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并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形成系统的基础性成果,进而推进深度开发应用。截至目前,山西、浙江、福建、重庆4个省份的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已经展开,我省是全国第五个启动该工程的省份。根据项目安排,我省将在全省14个市州拟设99个方言调查点,其中,永州市、郴州市下属各县为官话、土话双方言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方言点。湖南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将分阶段对这99个方言点进行调查和数据处理,计划在五年内完成。
启动仪式上,张浩明对湖南正式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表示祝贺。他说,语言体现着一个国家文化魅力和民族凝聚力,每一种语言都是文明的鲜明标志,代表着文化传承、思维方式,凝聚着历史变迁。一种语言消亡,那它所代表的这些文化传承,族群、思想、历史都会消亡,所以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语言资源,掌握语言国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战略提供服务。
张浩明指出,语言资源保护是一项科学而巨大的工程,面大、范围广、任务重,这项工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离不开各地语委部门的共同行动,离不开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专家们所提供的强大的智力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贺安溪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和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我省一些语言和方言的使用人口正在日益减少,文化传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南工程项目,全面科学地描写、展示我省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面貌,及时记录和保存我省语言、方言资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事业。
贺安溪强调,做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这项工作,要严格把好语言资源采集的质量关,要积极支持专家团队和技术保障团队开展工作,要及时了解、跟踪调查点的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级语委和有关部门、有关高校要进一步增强保护语言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经费,全力完成各项任务,为抢救和保护我省语言资源、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启动仪式上,我省语保工程项目核心专家组首席专家—湖南师大鲍厚星教授从“认清使命,集结队伍;操练兵马,迎接挑战;保质保量,预期达标;心系全局,填海移山”四个方面对专家团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最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南工程项目调查团队、技术团队和调查点语委办代表分别上台发言,承诺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科学的态度和最扎实的工作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随后举行的培训班上,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教授就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基本情况,向与会人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对语保工程系列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以及音像技术规范和摄录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读。各调研及摄录专家团队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