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谋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工作纪实
长沙市一中创建于1912年,建校103年来共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一大批社会中坚、国家栋梁,毛泽东主席、朱镕基总理以及周谷城、周立波、康濯、杨小凯、谭盾等蜚声中外的名人名家和17位“两院”院士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2014年7月,长沙市一中组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年多来,全体一中人继承和发扬百年一中优良传统,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幸福导航”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注重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拓展”,采取了“回本源、正风气、抓落实、重细节、强氛围”等五大措施,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正朝着“优质化、个性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注重文化传承,彰显学校特色
一是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教科书”功能。一中校园内香樟成林,杜鹃列队,处处花木扶疏,四时景色宜人。校园面积虽小,但设计精巧,樟园、桃李园、银杏园、求索园等七大园景观美不胜收,“石头文化”独具特色,浸润人心。今年暑假,学校又在逸夫楼西侧的三棵樟树下安放了几块石头,上面镌刻着“公勇勤朴”校训,“严谨、务实、规范、创新”校风和“敬业、务本、爱生、奉献”师德规范等一中文化的核心内容,提醒着一中人应有的品格与操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优美的自然景观、富有哲理的人文景观,成为了一本影响学生观念、制约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做人的教科书。
二是发挥精神文化的激励作用。学校要求教师恪守师德规范,牢记爱与责任,用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给学生以积极的示范,感悟一中的精神文化。新生入校,学校会开展入学教育,引导学生知校史、唱校歌、明校训、传校风,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励学生做大公无私、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勤奋努力、朴实无华的一中人。不仅坚持学校独具特色的德育“四维框架”(即: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审美教育),从2014年9月起,还以“五自”教育(即: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管理自治)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培养良好习惯和全面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是彰显德心融合的育人特色。多年来,学校德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看点”,“四大节”精彩纷呈,36个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为学生打造“活力校园,魅力青春”。201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从2003年开始大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一大特色。2015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二、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学校着力建设一个胸怀全局、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务实廉洁的领导班子,全面实现依法治校。一年多来,学校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年度考核、招生招聘等工作均实行“五公开”(即政策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近年来,招生工作均做到了两个严格控制,即: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严格控制每个班的班额,切实保证了生源质量。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 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形成了“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使学校决策更科学、更民主。制订了《领导干部联系年级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切实深入教学一线,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是师资。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努力提升自我,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教学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认可、学校放心”的优秀教师。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1. 抓全员继续教育。学校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提高学历层次、业务水平、教研能力的培训,并组织教师外出观摩、研讨或参观学习。
2. 抓核心团队建设。充分发挥12名特级教师、14位教研组长和一大批高级教师、备课组长等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了方俊、高建军、杨型会等名师工作室,立项并建设8个学科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名师网络工作室等,通过多种途径搭建成长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3. 抓青年教师培养。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大胆引进、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充分使用、合理流动”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适应、二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优秀”的成长目标,将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抓细抓实,实施了“师徒结对”导师制,充分利用“拜师、磨课、反思”三大法宝和“做微课题”这一捷径,推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年多来,学校青年教师已有40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级赛课和专业知识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来势喜人。
三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1. 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针对实际情况,学校突出两个
重点: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方面,学校采取听“推门课”、查平时作业批改情况、开展考试后数据分析和总结会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讲解、体验、交流、改进等多个步骤培养学生预习、听课、提问、作业、复习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全校学生精神面貌好,学风浓、校风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一年多来,学校全面执行《领导干部校务值日制度》,每天安排3名领导干部值日,从早上学生上学到晚上学生就寝后,做到“六巡查”,关注课堂内外,发现典型、寻找问题、听取意见、慰问师生、做好登记。值日情况一天一反馈,一周一小结,并印发至各处室负责人、党支部、年级组和备课组。此举促进了领导班子内部交流,加强了学校部门横向沟通,拉近了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距离,将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2.抓拔尖人才培养。学校确立了“高一抓尖子,让优秀学生参加学科能力培训;高二抓落实,让尖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高三两手抓,摘金夺魁齐奋进”的整体工作思路,实行了竞赛“主教练制”和“师徒结对”培养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各年级竞赛教练及竞赛班班主任会议,为每位竞赛学生制订三年培训规划并督促落实。由于措施得力、师资强大,学校学科竞赛工作成效喜人:2014届,1人获得亚洲物理竞赛金牌;2015届,5个竞赛学科均有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2人进入国家队并分别夺得国际化学、生物奥赛金牌;今年,已经进行的三科全国学科竞赛中,已有5人进入国家集训队,12人获得北大清华签约。
3. 抓教育科学研究。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沙市一中教育教学新体系与学生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全省示范性高中惟一获此奖项的单位。学校现有2个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顺利开题,教师自主申报了18个微课题,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外延拓展,改善办学环境
为了改善高中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新班子上任以来,积极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支持,迈开了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步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一年多来,在原有的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湘一芙蓉中学、湘一芙蓉二中的基础上,学校先后与地方政府联合创办了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湘一宜章学校、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长沙市一中岳麓中学,并与长沙市21中联合办学,将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的合作学校扩大到8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