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区”支教工作中期评估报告会在长沙顺利召开
会场全景
王建华部署2015-2016学年支教工作
与会代表做经验交流
8月28日,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在长沙联合召开了湖南省“三区”支教工作中期评估报告会。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李小兵、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郭娟、省人社厅工资福利处副处长曹元芝、省扶贫办监察室主任刘小青等省直部门同志,14个市(州)教育局、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扶贫办等市直部门分管局领导,以及48个“三区”县教育局局领导参加了会议。王建华同志作了工作总结报告,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曾四清主持会议。
王建华回顾了2014年以来我省的“三区”支教工作,他指出:实施“三区”教师专项计划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破解我省“三区”师资队伍建设难题的迫切需要,为推进我省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宝贵机遇。两年来,通过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体支教教师的无私奉献,我省“三区”教师专项计划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省内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为深入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实现人、财、智、物4流向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和贫困家庭学生精准对接奠定了良好基础。今明两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冲刺阶段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三区”支教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把我省教育“三区”支教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
王建华对做好2015-2016学年“三区”支教工作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支教计划数不能减。各市州要按照省里下达的工作任务,受援地提出选派要求,派出地精心选派教师。务必做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足额选派,其它学段教师经派出地和受援地相互协商后选派,并明确派出经费。各对口学校要保持相对稳定,确保受援学校教学工作的延续性,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选派计划必须足额保质保量选派。二是后勤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不能降。受援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落实“条件保障必须高标准,管理服务必须高水平”的要求,安排好支教教师的生活、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和考核,充分利用支教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支教教师待遇不能少。要真正保证凡参加支教的教师,支教期间原“福利待遇不变”、“聘用关系不变”,并严格落实支教的相关政策。对考核优秀的支教教师要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激励支教教师扎实工作。同一个市区,支教教师享受的福利待遇尽量做到统一。要对支教教师的职称评定予以更大地倾斜优先。四是舆论宣传工作不能松。各派出地、受援地以及教育厅民族教育处都要加大对我省“三区”支教工作进展情况和政府为推进支教工作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不能松懈,务必进一步营造好我省“三区”支教工作氛围。
李小兵在发言中强调,要充分认识三区支教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三区支教工作深入开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将我省51个贫困县全部纳入三区支教范围,积极争取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师人才津贴政策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不断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积极支持设立“三区”支教教师表彰奖励,鼓励优秀支教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建功立业,形成教师人才向农村贫困地区流动的良好导向,不断加大“三区”支教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三区”支教工作强大合力。
郭娟在发言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将一如既往做好“三区”支教资金保障工作,及时足额发放支教津贴。鼓励各市州、各县市区在政策范围内提高支教教师生活补助,省财政厅将在今后义务教育的绩效考核中实行奖补,以奖补的方式对支教教师进行更多的关爱。
会议期间,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胡慎信、岳阳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潘志扬代表派出地,围绕优选“三区”支教教师,确保选派工作任务落实作了典型经验交流;湘西自治州教育体育局副调研员邱勇、邵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胡杨宏代表受援地,围绕做好支教教师生活保障、发挥支教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慈利高峰土家族乡九年制学校刘清静校长代表受援学校对支教教师表达了感谢,来自株洲县五中的李朝胜、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的王何欣2位老师代表全体支教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支教工作中的感悟。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我省自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三区”支教计划,截至2015年春季学期,已累计为全省48个“三区”县选派支教教师2727人次。通过支教教师发挥示范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受援县和受援校在资源共享、智力扶持、教学改革、理念更新等方面获益很大,有力地带动了“三区”县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受到受援地市州、受援县和各级各类校的广泛好评。(图/文 李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