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基础教育工作回眸之七
2014年湖南省基础教育工作回眸之七
——普通高中发展
近年来,我厅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普通高中教育健康稳步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省共有普通高中580所,在校生105.7万人;专任教师6.84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88%;初中升高中比例为8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9%,与2013年比,各项发展指标均有所提高。
普通高中办学多样化发展不断推进
我厅以推进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省示范性高中和省特色高中建设为重点,努力推进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一是指导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继续指导、支持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试点,初步建立分层选课教学、导师制、个性化辅导、优质高中资源共享等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实验学校交流,2014年,在湖南师大附中举行了现代教育实验学校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交流会,全省数十所高中学校近千名教师参加交流研讨。长沙市一中与娄底市一中构建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合作体,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模式逐步推广。
二是加强了对示范性高中管理。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专项督查等方式对省示范性高中进行评价和动态管理。针对近年来因违规办学或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受处罚的省示范性高中资格恢复问题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资格恢复条件、程序等,先后恢复了6所学校的省示范高中资格,促进了省示范高中始终保持办学活力,在全省普通高中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推进省特色高中建设。今年,我厅对申报创建省特色高中的6所学校对照标准进行了审查,对申报创建民族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促进申报学校强化办学特色。
四是召开了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讨会。2014年12月,我厅在汨罗市召开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讨会,探讨了进一步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探讨了如何推动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适应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差异及多样化课程选择需要。会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进多样化的课程建设;二是要坚持推进教学改革,推行分层教学和走班教学,适应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三是要坚持协同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汨罗市政府始终坚持“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师资调配、统筹招生管理、统筹经费投入”四个统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各个学校各自定位,特色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中突出创新教育特色、二中突出人文教育特色、三中突出音乐教育特色、四中突出体育教育特色、五中突出美术教育特色”的多样化发展格局。
普通高中课程开设情况逐步向好
为全面执行教育部高中课程方案,根据《关于对全省普通高中艺体、技术、实验、实践类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进行抽查的通知》精神,我厅对全省14个市州28所省示范高中和14所一般普通高中的艺体、技术、实验、实践等“四类”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查。从抽查情况来看,全省各学校课程意识、课程管理、资源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四类”课程开设情况逐步向好,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各普通高中学校在负债较多,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保持教学设施设备的一定投入,努力建设“四类”课程,并进行重点投入,专项改造,提高了“四类”课程设施设备和教学水平。如:常德市一中新建了实验大楼,为理化生三科建立了数字实验室,新建艺术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达19间。株洲市二中购置了模拟汽车驾驶器,建立了数字实验室、自动寻星天文台,并在该校新校区建造了艺术馆,为学生艺术课的开设提供了硬件保障。望城区一中、岳阳县一中等学校均加大投入添置装备,建成了规范的通用技术教室。
二是课程设置有所规范。各学校基本上将考查科目课程全部列入课表,做到“三表”(必修课表、选修课表和学生个性化课表)俱全,分项选修,分层教学,为落实“四类”课程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校规范了课程学分认定程序,严格按学习过程、原始材料、教师认定与网络公示的程序进行。
三是特色校本课程资源有所拓展。为保证实践类课程的实施,各学校积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与部队、敬老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联合建立实践基地,有效解决了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各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岳阳县一中将学校食堂变成学生社会实践的课堂,由学生自主管理。常德市一中为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实施了一次4个班音乐课的走班制上课。同时,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师资配备、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努力在艺体、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中打造亮点,形成鲜明的校本特色。民族地区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民族资源成效显著,在艺体课程实施中,能充分挖掘本民族课程资源。如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开设“苗鼓”、“苗拳”、“苗绣”等校本课程;保靖县民中开设了“土家摆手舞操” 等校本课程,慈利县一中将土家族传统舞蹈融入学校的大课间操中,既让学生得到良好的身心锻炼,又传承了土家族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