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长效推进阳光工程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4-11-27 00:00 【字体:

长效推进阳光工程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湘潭市教育局

20141125日)    

根据省厅安排部署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我市将建设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作为推进阳光工程的重要平台,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整合各方面力量,努力加快阳光教育、阳光校园、阳光师生的建设步伐,推动教育事业公开公平、高效优质发展。   

一、高起点谋划,创新阳光工程体系

    我们在建设教育阳光服务平台过程中,特别注重加强统筹,强化创新,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实施“阳光工程”。针对教育工作纷繁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我们在建设阳光服务平台时,按照“服务质量暖人心,范围覆盖最大化,排难解忧不留疑,信息传递无遗漏”的工作目标,坚持应进必进、应进全进、能公开全部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阳光校务、阳光财务、阳光招生、阳光食堂、阳光资助、阳光监督“15”系列建设项目。为此,我们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所有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把政策信息、课堂教学、教育考试、教育收费、学校招生、学生资助、教师招聘、投诉受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尽可能纳入教育阳光服务范围,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有机整合各方信息,打造具有湘潭教育特色的“阳光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注重窗口服务平台建设,设立了阳光服务中心,又注重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设立了阳光服务服务中心网站,同时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现代网络通讯,拓展便民服务渠道,实现现场服务和远程服务一体化,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务。

    二是落实“一把手工程”。我们将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站)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站)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一把手”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副职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纪委书记负责平台建设,分管副职负责组织实施。通过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增强教育行业自律,增强与人们群众的联系,推进教育和谐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二、高标准建设,夯实阳光服务基础

    根据我市实际,我们明确了“分区布点,示范推广”的建设路线图,以建设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为引领,整合资源,强化督查,自上而下,由点到面,高标准建设各级服务平台。

    一是分区布点,示范推广。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总体原则,明确“先城市后农村”、“先试点后推广”建设思路,扎实推进各级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区学校中确定了12所先期建设单位,组织他们到兄弟市州观摩学习,既看硬件建设,也看软件建设;既学场地设施建设的经验,也学管理使用的精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去年11月底,我市先期布点的12所学校的教育阳光服务站基本投入运行,特别是岳塘区湘钢三校、雨湖区云塘小学、市十六中、湘机中学等信访大户,自从有了阳光服务站,他们的校群关系明显改善,学校工作运转更加顺畅,越级投诉举报的情况明显减少。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市十一中、市十六中、湘钢三校、云塘小学等四个单位为全市的示范单位,分批组织各县市区相关人员到现场参观学习,并要求各地按照先期建设30%的学校、第二批建设50%左右的学校、最后建设好其余学校的思路制定路线图,分类制定高中、初中、小学各类不同学校以及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各级阳光服务平台建设。截止今年10月底,我市所有的城市区学校、县镇学校以及条件较好的农村乡镇学校都按要求建设了教育阳光服务站,全市共建成教育阳光服务中心6个,教育阳光服务站210个。

二是整合资源,强化督查。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要求,我们把阳光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结合文章,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一是与“教育帮扶110”高度融合。将组织人事部门关于“为民解难、为民帮扶”的要求整合,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将老百姓密切关注的教育民生问题,以及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帮扶工作落实到阳光服务中心。二是与绩效考核高度融合。我们出台了湘潭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站)建设的督查和考核方案,将建设标准、管理使用的诸多内容按照“一月一检查”、“半年一评比”的模式,明确考核结果同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而且明确阳光服务工作考核分值占绩效考核总分10分的比例,坚持常抓不懈,促使各基层单位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动力和热情,促使相关工作良性发展。三是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我们将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教育日常管理工作范畴,做到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为了确保建设成效,我们曾要求一所学校三次修改建设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在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中,我们开展了近30次督查,共督查学校260所,现场督查最多的学校达6次之多。

三是市级引领,力创一流。我们在局办公楼一间临街280㎡大会议室的基础上,腾出一间45㎡的档案室、一间25㎡中心监控室,使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的面积达400平方米。按照门面醒目、空间大气、布置温馨、柜台式服务的标准,重新设计并装修了服务中心的门厅、大厅等,建成服务窗口8个、管理监控窗口1个。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同时悬挂“教育帮扶110”的牌匾,高规格配备了大型显示屏、办公用电脑、复印机、电话、打印机,服务中心内设有休息等待区、办事指引区、窗口服务区、信息采集区、办事结果公示区等等,为办事群众提供休息座椅、饮水机、空调,以及办事指南、相关表格等资料。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建平同志亲自为湘潭教育阳光服务中心授牌,并勉励教育系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为老百姓做好事,为教育发展做实事。

三、高效益运转,提升阳光服务质量

    建设教育阳光服务平台,是打造阳光教育和阳光校园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其根本目的,是便民利民、依法行政、透明服务、高效廉洁,为此,我们特别注重了以下“三性”:

一是注重运行的灵活性。将办事指引、投诉举报、就业指导、信息咨询等岗位固定,将阳光招生、阳光资助、阳光考试等时段性强的工作科学排序,确保教育中心工作便民利民。我们安排了专职工作人员常驻阳光中心,具体负责现场服务和网络联系,开设网上办事大厅,加强与省市主流网站及省长信箱、市长热线的沟通联系,加强与物价、减负、监察相关部门实行信息交换互享,加强舆情监测,联合调查处理,运用微博、短信等方式,实现互动和服务,及时回复群众诉求。

二是注重公开的全面性。将教育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公开栏常年公开,让全社会了解教育部门的服务范围和法定权限与职责。将各项教育政务校务及时进行事前公开,使教育系统和学校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重大工程都通过网络“全盘推出”,既公布目标,又公布政策,还强调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公开关键环节。将工作重心、难点和措施,尤其是工作的预期目的和完成质量向社会交底,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是注重工作的长效性。教育系统的人权、财权、事权较多,尤其是教育质量、人事聘任、资金使用、招生入学等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我们印制了《湘潭市教育阳光服务指南》及各项服务事项流程表,放在服务大厅的显著位置,努力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开通了“58395110”服务热线,对阳光服务平台的质量标准、管理水平、服务程序进行跟踪督察,建立了接话、接访、调查、落实、反馈、备案等一整套工作制度,上下联动、各方协调,低门槛受理,贴心式服务,简化工作程序,及时反馈办事结果,方便了群众,兑现了承诺,提升了服务水平。

    截止到10月底,市级服务中心共受理了检举投诉事项152次,接待群众来访23批次,受理教育咨询事项240余起,办理学生资助、教育考试等事项6000人次以上。为保证服务质量,我们的工作人员还采取了假扮办事人员暗访、随机问卷调查办事人员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情况,虚心听取来访群众的意见,调查结果表明,阳光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高,办事效果好,工作效果群众满意。在暗访时,就有群众对我们讲,有了服务中心,到教育局办事不再像以前那样,要等电梯、要问楼层、还要问办公室,这样一站式服务,免去了来回往返的劳累,还能在办事大厅喝杯热茶,吹下空调,工作人员也都笑脸相迎,我们很享受这里的办事过程。今年827日,一封感谢信张贴在市政府大厅和市教育局大厅内,写信人是立竹小区教师公寓8位年逾古稀的老同志,信里写到,湘潭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听得怄气的话,办得难办的事,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益高,克服了缺乏资料、时间跨度长、房主分散居住的巨大困难,深入建设、国土等近20个部门追根溯源,在没有让老人们跑冤枉路的情况下,为他们办好了十九年没有到手的房屋国土证,解除了他们心里淤积了十九年的后顾之忧,称赞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的同志们有“视群众为父母”的公仆情怀。也正是这封感谢信,湘潭市委将它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在全市表扬推介我们心系群众、融洽感情、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做法。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长效推进阳光工程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994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