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老师应思考 “为”与“位”的关系
第30个教师节已经过去几天,各种媒体关于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的报道热潮也渐渐退去。光明网、网易、腾讯网对于云南体育老师毕首金30年自制8000多件教具的报道却留给我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知道自制教具的乐与苦,也知道没有一定的信念很难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制作各种“草根”教具,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年。出于好奇心,我在网上搜索了毕首金老师,了解到他的更多信息:他是昆明市官渡区白汉场中心小学的体育教师,1984年考取合同制教师, 1996年转为公办。从教30年来,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体育器材用于教学,在他的努力下,体育成为当地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他自己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全国劳动模范、省市优秀教师、2012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
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没有突出的教学成绩,也没有举世瞩目的教研著作,就凭着一件件带着强烈手工痕迹的体育器材,赢得了世人的好评和社会的肯定,毕首金是平凡的,也是成功的。从他的成功上,我想到了2009年参加湖南省初中美术教师培训时,老师和同学们互勉的那句话——“有为才能有位”,正是毕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长期坚持成就了常人难及的不平凡。
也许,在学校处于“边缘地位”的音体美老师应该从毕首金的成功事例上,好好地思考“为”与“位”的关系了。
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里,“为” 是为了成功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是过程。“位”值得艳羡的地位和成就,是目标。在当前的中小学中,音体美课程开设的课时少、在升学考试中发挥的作用更小,音体美老师常常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其中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在此不加论述。但是,很多音体美老师因此觉得所教学科不重要、自己不受重用,认为教学工作上很难做出成绩,很难获得想要的回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抛弃了想要干出一番业绩的激情,教学工作应付了事,工作表现平平,更难有取得成功的基础和机会。然而,有“为”才能有“位”,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不懈,慢慢积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取得期望中的成功。
毕首金的成功应该不是因为他制作了8000余件教具,而是他制作教具的目的——教学需要,在于他制作教具时的思考——促进教学,在于他使用教具时的收获——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正是这些自制教具、改进教学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促使他在获得荣誉之后继续以每年200余件的速度自制教具,继续坚守在乡村学校,也使他的人生境界提升了一个层次。
孔子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在为了前途犹豫彷徨的音体美老师们,请别再抱怨没有一展才华的舞台,静下心来体会教学之中的快乐,当你不再对成功趋之若鹜的时候,成功反而水到渠成了。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通讯员:周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