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测算分析报告
双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测算分析报告
根据省教育、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湘教发[2012]61号)精神和娄底市教育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有关通知要求,县督导室根据教育局计财股提供的均衡系数测算资料,对8项数据指标逐项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对相关学校进行实地核查,查找差异偏大的原因。现将此项工作报告如下:
一、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状况
本次测算对象范围为:全县55所初中(含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3所高中初中部,不含民办学校)和211所小学(含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含民办学校)。
全县初中专任教师共3101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1665人,具有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1959人。初中学生23266人,教学仪器设备值为2462.64625万元,计算机1917.132377台,图书640919.8454册,教学用房面积折合139379.6248平方,运动场地面积折合227541.4468平方。
全县小学专任教师2907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2509人,具有小学高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1806人。小学学生51880人,教学仪器设备值为2131.353049万元,计算机1630.640461台,图书794941.6546册,教学用房面积折合215732.3662平方,运动场地面积折合328941.9371平方。
全县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6301,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9576。8项指标差异系数具体如下:
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测算初中汇总表 | ||||||||
| 生均教学用房(平方米)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平方米)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 生均图书册数 | 师生比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 生均中级及以上教师数 |
合格学校标准 | ≧7.9 | ≧3.3 | | 初中50台计算机室和1间多媒体教室;完全小学45台计算机室 | ≧25 | 县镇1:16农村1:18 | | |
县平均值 | 5.99 | 9.78 | 0.106 | 0.082 | 27.54 | 1:7.5 | 0.072 | 0.084 |
单项差异系数 | 0.85 | 0.74 | 0.97 | 0.69 | 0.72 | 0.33 | 0.35 | 0.4 |
综合差异系数 | 0.6301 | |||||||
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测算小学汇总表 | ||||||||
| 生均教学用房(平方米)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平方米)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 生均图书册数 | 师生比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 生均中级及以上教师数 |
合格学校标准 | ≧7.4 | ≧2.3 | | 初中50台计算机室和1间多媒体教室;完全小学45台计算机室 | ≧20 | 县镇1:21农村1:23 | | |
县平均值 | 4.16 | 6.34 | 0.041 | 0.031 | 15.32 | 1:18 | 0.048 | 0.035 |
单项差异系数 | 0.84 | 1.33 | 1.81 | 1.7 | 0.73 | 0.37 | 0.37 | 0.52 |
综合差异系数 | 0.9576 |
二、分析均衡系数差异偏大的问题及原因
本次测算结果全县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9576,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6301。都离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标准(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有一定差距,其中小学差异更大。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方面:
1、综合差异系数为0.9576,距省标(小于或等于0.65)差距很大,表明县域内小学校际间存在较大差距。
2、8项指标中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教师数这3项的差异系数均少于0.65,表明县域内校际间这些项目较为均衡。
3、8项中其他5项的差异系数均大于省标0.65,其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差异系数1.3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异系数1.81)、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1.7)这三项的差异系数都远远高于省标,导致综合差异系数(0.9576)远高于省标。
4、生均教学用房全县平均值为4.16平方米,低于合格学校标准(大于或等于7.4平方米);生均图书册数为15.32,低于合格学校标准(大于或等于20册)。
初中方面:
1、综合差异系数为0.6301,距省标(小于或等于0.55)差距较小,表明县域内初中校际间整体较为均衡。
2、8项指标中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教师数这3项的差异系数均少于0.55,表明县域内校际间这些项目较为均衡。
3、8项中其他5项的差异系数均大于省标0.55,具体为:生均教学用房差异系数为0.8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差异系数为0.7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异系数为0.97,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为0.69,生均图书册数差异系数为0.72。其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生均教学用房这两项差异系数较大,影响了全县的综合差异系数。
4、生均教学用房全县平均值为5.99平方米,低于合格学校标准(大于或等于7.9平方米)。
原因分析:
1、城乡差距、镇村差距的存在,导致好和差的学校间有非常大的差距;
2、已创建的合格学校同其他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3、经费投入整体不足同时缺乏科学规划和协调,导致学校间硬件方面差异较大(特别是学校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等);
4、农民工入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条件较差、师资老化等原因导致农村学校学生外流。从而导致城区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教学;农村学校点多面广,一部分村小生源少,投入少,条件较差;
5、一些学校由于规划等历史原因使得占地面积较少,运动场所少,同时后期扩展的难度又很大,缺乏发展前景。
6、个别学校在填报相关表格时,由于对政策解读、要求领会不到位,或者粗心大意,造成填报数据有误,影响学校之间的差距。如在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一项中有15所小学上报为0,肯定与事实不符。
三、均衡配置、改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状况的意见和建议
1、针对全县生均教学用房面积少于省合格学校标准这一状况,继续加大校安工程建设。
2、对于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要利用薄弱学校改造和合格学校建设等途径,加大投入,缩小差距。
3、加快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做到科学规划,力求均衡。
4、继续实施阅读“梦飞翔”项目建设,在图书的配备上争取向小学倾斜。
5、在师资配备方面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倾斜,力求做到人员齐,学科配置合理。
6、提高认识,摸准情况,准确填报,杜绝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