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蓝山县2014年上半年督导工作简述
2014年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的通知(国教督办[2014]3号)明确指出,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求督学工作需进一步向纵深探索,按照“平台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三步走的策略,全面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督导评估制度,积累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督导的经验,强力开展督学队伍的专业能力培训工作。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4年蓝山教育督导办公室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工作。
工作思路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督导条例》,立足本县实际,借鉴省市兄弟县的先进经验,建立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体制、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体系,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
工作目标
督政——贯彻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度,督促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督学——完善督学队伍管理,实行督学责任区制,监督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评估监测——逐步建立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专业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科学、系统、权威的评估监测,为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工作纪实
一、大力宣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全县上下关注教育发展。人大代表关心教育。4月29日,蓝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平玉主持召开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蓝山县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蓝山县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蓝山县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执行基本到位,但仍存在义务教育政策性经费投入欠债较多;边远山区农村教师待遇差。蓝山县委书记何冲龙调研城区学校教育。2014年5月13日,履新不久的蓝山县委书记何冲龙率县委办、教育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负责人就解决城区学位紧、学校“班额大”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他提出用守住政策法律底线的思维解决相关问题。要求全县尽快拿出整个城区学位建设方案,整合项目资金办教育。尽早谋划2014年秋季招生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解决城区学位紧张等有关问题。确定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建设任务。2014年3月,蓝山县人民政府向省实事办申报了13所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建设任务。按照《蓝山县2014年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规划》,计划投入3292万元用于土建工程,403.15万元用于装备功能室,添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辅资料等。为把这13所项目校(园)建设成为装备基本齐全、校园安全整洁、学校管理规范、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合格学校(幼儿园),蓝山县教育局制定了《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细化到责任股室、项目校(园),要求各责任人对照《蓝山县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督导评估评分细则》和《湖南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蓝山县合格学校建设完美收官。
二、全面落实《教育督导条例》,规范办学行为。开学收费检查。2月17日至19日,县教育局纪委书记义旺湘、副局长伍绍勤带领财务系列的督学陪同县纪委、减负办、物价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查全县51所中小学校的收费情况。检查当日未发现一起违规行为。及时处置学生及家长电话举报案。 2014年2月21日上午,蓝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接到两起电话举报:一是反映城区某中学有个别班主任向学生收取违纪押金;二是反映该中学有个别班主任在学生、家长不完全自愿情况下,代管学生日用零花钱。接到举报的当天下午,被举报学校所处的蓝山县第一督学责任区4位督学,在学校校长及党支部书记的陪同下,到教室找师生座谈、调查了解,查明举报情况基本属实。督查人员及学校领导当即对当事老师进行批评教育,当事老师诚恳接受并答应马上退款,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法纪观念,依法从教、廉洁从教。事后,蓝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及时向举报人员通报了督查情况及处理办法。规范幼儿园招生秩序。2014年开学伊始,蓝山县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中心接到学生家长反映有村小与当地幼儿园、本镇幼儿园之间有争抢生源的现象。经督查发现,有5所村小存在幼儿随班(一、二年级)就读情况。某同一乡镇4所幼儿园收费不同,有故意降低标准抢生源的行为。检查组要求相关幼儿园及时纠正,不得突破全县统一的最低收费标准;不准村小招收幼儿随班就读或在教师编制不够的前提下办学前班,责成所属学区把村小招收的幼儿移交给附近的幼儿园。严禁在职教师家教家养、有偿补课。全县教育系统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教师崇高形象得以再现。
三、开展各学段办学水平督导评估,随机督查学校管理。加强省示范性高中网络督导评估空间建设的督查和监管。2014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省示范性高中“网络评估”与“现场评估”相结合。遵照省市教育督导部门的工作要求,蓝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决定从2014年2月25日开始对蓝山二中的省示范性高中网络督导评估空间平台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和监管。据省教育督导网信息反馈,截止2014年1月17日,蓝山二中上传文章只有5篇,视频资料为零。2月24日,县教育督导室网上督查时该校上传资料仍是52篇,一级栏目中行政管理、教学实施、后勤服务、教师资源、经费投入等项还没有一点数据体现,空间建设相当缓慢。2月25日上午,县人民政府主任督学黄渊胜召集学校班子成员开会,听取学校空间建设工作安排,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安排,增加技术力量,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14月3月5日前按质按量基本完成省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空间建设。2014年7月4日,永州市人民政府副主任督学王小林一行4人对蓝山二中2013学年度“学校领导班子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与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示范效应与引领作用”等四个方面以及“督导评估空间建设情况”进行了随机督查,现场评估。督查时发现“办学水平方面”学校未对照《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方案》提供比较完整的原始资料。“办学行为”上学校存在分层编班,有未均衡编班的嫌疑。存在增减课时、通用技术与实验教学等非高考科目被边缘化现象。公布了学生成绩排名,下达了升学指标。“空间建设情况”方面,上传资料文章数量不少,视频不多:检查当日文章数量1514条,视频22个。但对照空间建设平台的162个三级指标,蓝山二中有38项存在不足有待完善。督查组建议和要求:学校校长亲自审阅栏目建设情况,对照评估细则,回头看,作好自查自纠。规范办学行为,检查上传材料符合政策,真实可信。消除侥幸心理,作好迎检准备。开展小学教学点专项督导。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以《湖南省小学教学点办学标准(试行)》和《蓝山县小学教学点常规管理考核评估细则》为依据,对全县86个小学教学点的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校园建设、德育工作,以及164位教师(其中代课教师20人)的常规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督导室要求责任学校及时整改,以期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中小学校常规工作随机督查。根据县教育局年初工作部署,各责任区督学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对所辖学校进行了一轮常规工作随机督查。督学们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检查行政人员备课与作业批改、师生交谈等方式,对各校的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督查。督查情况及时汇总,全县39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优秀12所,良好25所,合格2所。督查结果在2014年上半年学校管理工作总结会上进行了通报。
四、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进步。减少责任区数量,精干督学队伍。从2014年下期开始,根据我县乡镇区域划分,在全县范围内设立四个督学责任区,聘请35名专(兼)职督学开展常规性随访督导。争取督学责任区专项经费,把工作平台建好,把督学工作做真、做细,做实。完成2014年湖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2014年5月8日制定《2014年湖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蓝山县实施方案》。5月9日下午3︰00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熟悉质量监测工作流程,及时上报蓝山县、样本校(土市中小、祠市中学)工作人员名单。5月14日上报样本校监测年级师生信息。5月28日分别组织2所样本校召开监测工作动员说明会。6月9日测试当日早上7:35样本校土市中心小学接到停电通知:土市乡辖区内某自然村一电线杆被撞断,导致被迫停止供电。后经教育局廖国光局长与县供电公司、土市乡两单位负责人反复沟通,确保了监测工作按时如期完成。形成蓝山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根据永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现状调查摸底的通知》(永教通〔2014〕82号)精神,蓝山县教育局组织督导、计审、基建、人事、基教等5个职能股室,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领导班子、师资配置、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摸底,发现全县还有不少学校特别是村级教学点存在很多薄弱之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县适龄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制定了《蓝山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完成全县薄弱学校校舍建设、技术装备等硬件建设任务,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本的保障,建成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