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
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
督学责任区建设
双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7月醴陵会议后,我们通过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寻找差距,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
一、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保障机制
1.强化督导机构建设。我县下发了《关于中小学调整、设置督学责任区的通知》,将原来的4个督学责任区调整为6个,每个督学责任区配备5名专职人员(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人员编制挂靠督学责任区办公地所在学校,形成了覆盖城乡,公、民办,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立体式督学网络。
2.积极完善督导架构建设。为方便督学责任区活动安排,强化督导人员工作责任心,细化学校督导工作任务,我县在每个乡镇中心学校设立教育督导站,聘请各中心学校教学副校长为督导站站长,形成两级教育督导架构。所有督导站全县统一工作机制,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内部装修,统一配备办公用品,制订了考核细则。
3.加强督导经费保障。除原来每年20万元教育督导专项经费不变外,经政府常委会研究,我县财政将6个督学责任区每年各10万元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督学责任区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二、扎实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
1.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提高督学督导水平。根据我县督学构成人员现状,县督导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督学学习培训制度和督学工作考核办法。除定期召开督学工作会议后,每月由县督导室举办一次全县性督学集中专题培训、每半年由各责任区组织一次集中汇报,每年组织一次督导报告评比,在此基础上硬性要求每位专职督学每期至少要撰写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兼职督学5000字以上)和1篇2000字以上的个人督导总结,并完成1篇以上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督导论文。并积极建设双峰县教育网教育督导专栏,尽快架构起督学网络培训、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2.组建教育督导随访组,构建教育问题快速查办机制。我县从专职督导工作人员中选择部分精干力量和教育局相关股室责任人、并聘请县直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组建教育督导随访组,对督学们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教育问题及时快速查办和解决,充分发挥了督学责任区对教育的积极作用。
3.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功能,建立和完善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制度。根据我县实际,结合7月学习经验,并紧扣教育督导条例,我县下发了《双峰县关于开展“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双峰县人民满意学校评估标准》。从2013年秋季起,全面开展“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争取用四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县人民满意学校占到学校总数的80%以上。
2013年9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提出“按1人负责5所左右学校的标准配备责任督学”。针对这一要求,教育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专职督学职数不足问题,决定聘任16名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同志和50名业务精湛的中小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为兼职督学,责任区督学队伍网络结构基本形成。
我们还修订完善了《责任区督学工作职责》。要求责任区督学每学期至少深入学校进行4次专项督导或随访,每学期形成1份总体汇报,每学期提交1份调研报告,对每所学校的工作情况形成一个专项汇报;同时要求担任责任督学的中小学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专项督导或随访,并结合本职工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工作总结和心得体会,旨在提升副校长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教育局和政府教育督导室每月召开1次责任区督学例会,调度责任区督学工作运行情况。
4.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作用。为加强责任区督学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职能作用,我们依据《责任区督学工作职责》,先后组织责任区督学开展了中小学校养成教育的专项督导、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专项督导、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随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随访、特岗教师工作生活情况随访督导。先后通报表扬了教改优秀单位沙塘中心学校、蛇形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井字中心学校;学校改造和合格学校建设先进单位甘棠中心学校等。责任区督学上报高质量调研报告6份,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8篇。责任区督学作用的发挥,不仅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也为学校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更历练和提升了督学队伍的素质。
201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