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让留守学生平安留守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3-06-18 00:00 【字体: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让留守学生平安留守

2013年全省教育系统第一期综治安全骨干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的西北边陲,全州现辖7县1市,人口285万人,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5%,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落后,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务工,留守学生的出现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湘西自治州州共有中小学校1191所,幼儿园347所,在校中小学生380640人,幼儿学生61301人,其中留守儿童133984人,占在校中小学总人数的42%,农村基本实施了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90%以上的寄宿生为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出现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关爱,日常行为缺乏监管,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加上性格孤僻、自卑、逆反心理严重而导致日常行为容易出现偏差。为切实抓好留守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湘西自治州认真开展调研,成功摸索出了一条以“实施关爱教育为引导,健全安全机制为保障,加强教育疏导为抓手,落实安全防护为目标”的留守学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了留守学生“有人关爱、有人看护、有人监管”,实现学生在校平安、幸福的健康成长,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安全责任事故。全州教育系统连续两年实现了省教育厅维稳办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考评零扣分,连续两年被评为湘西自治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州各级各类学校积极争创 “安全文明校园”、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其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关爱工程,构造“平安幸福”校园

近年来,自治州党委政府十分关心留守学生,增加投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今年开始又全面加强农村学校食堂建设,确保学生在校能很好的学习、生活。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也经常深入学校开展爱心救助等关爱活动,涌现出了以十八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田金珍等为代表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成立一批以永顺县荣众留守儿童学校为代表的 “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学校”。全州教育系统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要求各中小学要成立留守儿童帮扶小组,积极构造“平安幸福” 校园,其具体做法为:

1、依托“德育示范学校”建设,让校园随处充满爱。

健康、积极上进的思想品质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人身安全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为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该州依托“德育示范学校”建设,全面实施“关爱工程”。2008年湘西自治州教育局出台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校评估办法》全面开展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在评估办法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和帮扶。文件还明确要求学校及教师要全面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困生”、品德上有缺点的“德困生”和家庭经济有困难的“贫困生”,按照“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的要求,突出“情感交流、道德引领、老师照顾、学习辅导、安全保护”,让留守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爱,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要求学生也要学会关爱家人、关爱教师和关爱同学,让学生明白,接受别人的爱是一种感动,付出自己的爱更是一种幸福。

实践中,通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真情交流让校园随处都充满了爱,让学生学习安心、生活愉快,健康成长。自治州泸溪县兴隆场小学积极开展寝室文化建设,将每间寝室都布置的像一个温馨的家,每天就寝前学校播放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童话中进入梦乡,教师的子女也申请进入学生寝室就寝和留守儿童一起生活,使学生从内心里将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将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知心妈妈”。

2、注重心理健康辅导,让孩子心灵得以舒展。

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特征,避免学生心理问题引发安全事故。该州要求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信箱,还可以通过设立“感恩墙、心愿墙、理想树”等疏导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开展致“妈妈的一封信”等活动让学生知道感恩,理解父母,理解老师,理解同学,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知道有心结就要倾诉,就要排解,通过教师的辅导让孩子心灵得以舒展。

通过学校关爱工程的实施,校园处处充满了爱,教师、学生人人心中充满了爱,师生间、同学间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学校的校纪校风好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了,共同构造了一个“幸福平安”的校园。

二、完善工作制度,构建“全员式”安全责任机制。

1、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应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促进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工作中,自治州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必须完善学校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各类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各类安全应急处置管理制度,实现工作制度健全、机构保障,职责明确、应急防控有力的“全员式”安全管理格局。

2、在安全制度完善及机构设置上,该州要求各学校必须建立涉及学校各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及应急处置的各项管理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班主任为副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小组,必须明确一名副校长具体分管学校安全工作,每个学校必须聘请一名法制副校长,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机构健全,人员充实;安全责任明确上,明确校长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负具体责任,其他中层干部,按照工作分工,对所分管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年级组长、办公室负责人及班主任对本组室、本班级的安全工作负管理责任;任课教师对所任教(辅导)的课堂内或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列入对学校领导、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3、安全防控上,自治州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必须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开学初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必须签订好一份安全工作责任状。学校要与各办公室、各班级签定安全工作责任状,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签订一份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监管责任。县市教育局要组织召开各职能部门工作协调会,明确学校、交警、工商、卫生、公安、交通、食药等部门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工作责任,每年必须开展2次以上的集中整治行动,同时要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来校指导、监督安全管理工作,有力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应急处置上要求学校每学期必须开展一次安全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基本形成了从学校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从校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安全工作格局,构建了“全员式”安全责任机制。

三、注重安全教育,创新“对接式”安全工作举措。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是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学校平安稳定的有效措施。留守学生由于家长监管不到位,各种安全防患意识薄弱,安全事故的避险处置能力不强,容易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加强安全管理上该州更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要求学校力求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安全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各学校要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入手,增强学生安全防患意识。自治州各学校基本上将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强化周”,要求班级要认真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要通过举办主题班会、专题讲座、观看录像资料、举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签名等活动开展扎实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对寄宿制学校的新生要进行更为仔细的教育工作,告知学校各项纪律要求,加强安全注意事项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同时各学校将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定位为以安全教育为主的主题班会课,除对每周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总结评定,对后期需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提醒外,还要开展安全防范、卫生习惯、突发事件自救等相关知识传输,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争做文明学生。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后要表彰先进,在安全文明教育中树典型,促养成,使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二是安全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留守学生在校多以住校为主,基本上每周回去一次,家长监管的责任基本上落在了教师身上,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及安全防范上,要求老师要不怕啰嗦,不怕麻烦,不怕辛苦,注重安全教育常态化,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讲学校安全工作做到了“口勤”、“腿勤”、“眼勤”和“耳灵”。“口勤”就是要安全问题天天讲、时时讲,利用课内、课外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腿勤”就是课间、午休、体育课、大小活动,教师对学生(特别是调皮的留守学生)跟踪管理,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眼勤”就是要求教师每堂课前必须认真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课学生进行登记并及时报告,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班级安全动向,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耳灵”就是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言论,洞察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动向,做到工作预防到位,防控到位。为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的学校成立了巡河队防止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成立了护送队防止学生乘坐有安全隐患的车辆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是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为强化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治州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打造以“平安校园”为主色调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交通安全长廊,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教学楼、学生宿舍分楼层设置食品、消防、疫病防控等安全警示标语;在班级设置安全卫生知识角,要求各班每天编写一条安全、卫生的小知识;在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一条安全知识,通报各班卫生、纪律等与安全有关的情况,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安全、处处彰显安全的氛围。

四、强化常态管理,打造“立体式”安全保障体系

学校安全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是促进学校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举措,在学校安全工作常态化管理中,湘西自治州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来积极打造学校“立体式”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工程。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该州首先要求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要常态化开展。各县市教育局要经常对各学校,学校周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进行登记,开展及时整改工作。州、县市教育局领导干部每学期开学要认真开展学校安全督查工作,下发督查通报,整改安全隐患。各学校领导班子要在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组织对学校校舍、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疫病防治、校园周边等进行全面性安全检查,对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各年级组在分管校长的组织下要每月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排查,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每期组织一次“安全排查进农家”活动,组织教师对学生上下学途经的山路、河道、渡口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进入留守学生的家中,对房屋地基、消防、周围山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或问题,及时上报,告知当地政府、学生家长及学生,及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值班人员做到安全隐患天天查,随时发现安全隐患随时报告随时整改。建立安全隐患定期查、月月查、日日查、随时查的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学生安全护送工程。留守学生一般是寄宿在学校,每周五下午离校,周日下午返校,还有一部分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出租房内,学生交通安全隐患严重存在。自治州教育局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托农村公交认真做好留守学生的交通安全。花垣、吉首、泸溪等县市积极创造条件开通农村短途公交,解决学生乘车难的问题。为保障学生的乘车安全,各学校组织教师轮流护送学生安全乘车,同时监督车辆超载、超速等行为,确保了学生上下学的乘车安全。在没有通车的地方,教师周五护送学生步行到路口,对于家址比较偏僻的学生学校派专人结对护送,禁止学生乘坐“三无”车辆,还有的学校在不同路段蹲守,检查学生乘车情况,发现学生乘坐不安全车辆劝阻学生下车,防止学生发生意外。在对租住在校外的学生,学校成立了学生护送队,专门护送参加晚自习辅导的高年级通宿生。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组建了20人的教师护送队伍,统一着装,统一装备,采取定点蹲守和结对护送两种方式,在学校大门口、偏僻地段、交通、治安事故多发地段蹲点守护,确保了学生的安全。

三是实施平安寄宿建设工程。留守学生的安全管理在加强日常学习管理外,平安寄宿管理尤为重要。在寝室管理上该州要求学校要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寄宿生守则》等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寝室管理与评比工作,采用分时段、分路径、排队进入宿舍的方式组织学生就寝,加强学生寄宿管理,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在物防、技防上加大投入对宿舍楼、浴室、床位、围墙、电路、电子监控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在人防上,加强门卫室管理,组建校园夜巡队加强夜间值班巡逻,防止留守儿童晚上外出和不法人员潜入,把好安全管理第一关口,加强学校医务室管理,坚持医卫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为患病学生提供就诊方便,要求各学校要为学生宿舍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老师加强楼层寝室管理,清点学生人数、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寄宿学生生活安全。

四是实施放心食品供给工程。留守学生食宿都在学校,食品安全是安全保障的头等大事。为确保留守学生吃得安全,全州开展了打造放心食堂工程,加大食堂建设,加大食品加工,流通管理,从源头上确保学生食品安全;同时打造放心营养餐工程,要求各学校必须与供货方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严格履行食品交接手续,扎实抓好验收、保管、分发工作,强化食品储藏管理,仓储设施设备必须达到防潮、防鼠、防蝇、防火、防盗、防破坏“六防”要求,确保学生放心食用营养餐。

五是实施定期应急演练工程。为强化留守学生安全意识,自治州教育局按照“安全第一、快速有序、落实细节、全员参与”的演练原则,要求各学校每学期必须组织1次应急逃生演练。演练前,各学校必须根据季节及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演练内容,预先制订严密、确实可行的逃生演练方案;演练后,根据演练情况,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对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锻炼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全州还开展了应对山洪、疾病、暴力胁迫、毒蛇侵咬等专项应急自救演练,确保留守学生独自在家期间平平安安。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让留守学生平安留守

99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