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顺利通过现场考察
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00年起设立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该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2012年,湖南大学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项,分别是由谭蔚泓教授牵头的“化学生物传感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和由陈收教授牵头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创新研究群体,实现了该校此类项目“零”的突破,同时也使我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达到了6个。
8月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任组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现场考察组一行5人对“化学生物传感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进行了现场考察。姚守拙院士,湖南大学副校长曹一家,校长助理何益斌,湖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姜郁文总工程师等出席了考察会。谭蔚泓教授向考察组详细汇报了群体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研究计划,该创新研究群体依托“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分子识别”、“纳米生物学”、“化学生物传感”及“生化分析仪器”四大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承担了一批国家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在新型生物探针分子设计、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生化分析应用及高灵敏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 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 项;发表SCI 源刊论文891 篇。该创新研究群体将围绕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继续开展系统深入的创新性基础研究与技术探索,培养和凝聚优秀人才,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团队。考察组与创新研究群体主要骨干、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考察了群体所依托的“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支撑情况,对群体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9月25日,由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李一军常务副主任一行及国内院校的9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创新研究群体进行了实地考察。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副校长陈收、曹一家、张强、校长助理何益斌及群体代表出席了考察会。陈收教授围绕投资决策与信用管理、金融复杂系统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监管三类问题,详细汇报了研究群体现有平台、实验室、群体组成结构及运行管理机制,并对未来的工作计划做了介绍。该创新研究群体围绕金融工程领域中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系列科学问题长期合作研究,以金融市场与机构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投资决策及信用管理与评估技术、金融复杂系统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资产定价、金融监管与银行管理等领域的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探索金融市场发展规律和金融风险传导路径及作用机理;构建金融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优化模型、信用管理环境评价系统,设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管理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该创新研究群体成员已完成或承担国家基金项目26项,发表学术论文336 篇,其中,SCI、SSCI 论文33 篇,出版专著21 部,获得10 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家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与信用评价。该群体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产业与金融业的健康成长,增强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考察专家组对群体已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群体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和国际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群体下一步的工作规划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希望群体成员能够再接再厉,取得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