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退休老同志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典雅别致的村落民居令人耳目一新。
参观关山村村委活动室。
参观关山村荣誉陈列室。
入室参观居民住房。
老同志们与关山村村民热情攀谈。
老同志们探讨新农村建设与“两型”发展的内在联系。
“沩水流金波万顷,关山溢彩景千重”。9月6日,省教育厅西院退休党支部数十名退休党员来到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实践基地、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城乡一体化学习场——关山村,开展支部学习和参观考察活动。
走入关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洼晶莹温润的湖水。在湖岸的两侧,一排排整齐划一而又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显得格外恢弘大气,极具视觉冲击力,老同志们发出阵阵赞叹,“果然名不虚传,好一个世外桃源”。走近村落,才发现每家每户的门梁、楹联又不尽相同,甚至窗格的雕花、墙头的水墨版画都各具特色,将徽派建筑“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清新典雅风格展露无遗。层楼叠院,独门单栋,粉面黛盖,清澈的湖面波光粼粼,将整个关山村倒映在水中。曲径回廊,翠竹偎依,稻花含香,依依的杨柳曼妙绰约,让老同志们如置画中,流连忘返。
“欢迎你们,进来坐一坐吧”。隔着老远,老同志就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好客。一杯沁香扑鼻的黑豆茶,一碟自己晾晒的南瓜子,老同志们和村民们拉开了话匣子:“你们家的房子有多大?”“家里有几口人?”“有几个小孩?”“家庭负担重不重?”在得知关山村仅在短短五年时间内,遵循“依托长沙近郊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思路,创新土地集约开发模式,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农业片区,大力发展村级文化事业,创建精品休闲品牌,建设了以民居观光、民俗博览和新农村建设成就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化旅游区,成为拉动关山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仅去年一年,关山村就实现总产值3.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4万元,建设了葡萄、茶叶、四季水果、无公害蔬菜、畜牧和水产养殖基地,全村2660多村民享受到了安居、社保、租金、门面、就业等实实在在的保障。“真不容易,真不简单,真了不起!”语言虽然质朴,感情却非常真挚,对关山村的发展和蝶变,老同志们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辞。
“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创造新生活!”指着村口悬挂的巨幅标语,西院退休党支部书记谭凤先深有感触,“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中国大地千千万万个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通过参观考察关山村,不仅为退休老党员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增强了退休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让广大退休老同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对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对湖南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离退休处 彭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