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启动建设“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启动建设“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各协同单位在会上协商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今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我省高校积极贯彻落实计划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改革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和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协同创新中心的前期培育工作。
由湖南农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筹建的“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着眼于解决我国粮油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等重大问题,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在稻田多熟制科学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参与协同的单位在该领域都有重要影响,通过联合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将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为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的顶层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湖南农业大学与各协同单位进行了多次协调沟通,并于8月24日在长沙组织召开了“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论证暨预启动会议,研究讨论中心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与重大决策。
拟建设的“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内容包括:中心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建设的总体目标与重要任务、已有的基础与组建情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等。中心将围绕南方稻田多熟制现代化生产,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力争在稻田多熟制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农艺农机结合、生态养育与资源高效利用及集约化生产研发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构建起一支高水平研发队伍,使之成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成为推进高校教育科技机制改革的试验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官春云对协同创新中心的选题和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各协同单位对协同创新中心的顶层设计思路、管理运行机制、协同合作模式、资金投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顶层设计组还重点商讨了中心的组织机构、人员聘任和待遇、经费来源、研究生准入和协同培养等内容。
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左清参加了论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