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教育强乡(镇) 建设教育强县
创教育强乡(镇) 建设教育强县
菁华铺乡、沩山乡教育强乡督导评估工作走笔
宁乡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彭惠才
督导评估团成立了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吴水频任组长的教育发展环境组、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何日阳任组长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费组、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彭惠才任组长的校长和教师队伍组、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命军任组长的教育发展水平及评估资料组、由教育局党委委员、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周良华任组长的领导专家巡视组等五个工作小组。督导评估团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宁发[2009]7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宁乡县创建教育强乡(镇)督导评估方案(宁政办发[2010]11号)》,采取现场考察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听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教育强乡创建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师生问卷调查、查看教育强乡创建资料、查看乡级财政教育投入账目、查看校园校貌、汇总督查情况、召开反馈会等形式,对这两个乡的教育强乡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
反馈会上,督导评估团对菁华铺乡、沩山乡教育创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是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菁华铺乡党委、政府的重教意识强。菁华铺乡将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了“优先规划、优先经费、优先安排、优先发展”。乡党委书记洪瑞强经常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教育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乡长欧正坤在乡村干部会上多次说,“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是“民心工程”,是菁华铺乡追求八大幸福指数中的第一幸福指数”。沩山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了抓发展必抓教育的思想。乡党委书记成亮在全乡教育工作大会上的发言时说:“再怎么支持教育也不为过”,“发展新沩山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乡长刘庆丰强调“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人民,投资于未来”“今天的沩山教育决定沩山明天的发展”。两个乡党政领导发展教育的观点和理念站得高,看得远,充满人本关怀精神。
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菁华铺乡财政2007—2011年投入1000多万元,10个村投入教育的资金达到150万元,争取省、市、县支持项目建设200万元,引导爱心人士和单位的支持200多万元,高标准改善了办学条件。沩山乡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空前强劲。近两年,乡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累计超5000万元,新建了沩山九年制学校、中心幼儿园,翻新改造了祖塔完小和祖塔幼儿园,对农校进行了整合和改造,使全乡每一所学校漂漂亮亮,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美丽的校园享受良好校园环境的熏陶。
三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菁华铺乡教师平均年龄39.8岁,教师全部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幼儿园、小学、具备高一层次及以上学历的分别达到42%、35.8%。沩山乡因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教师队伍素质一度堪忧,存在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老大难问题。从2008年开始,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中心校开始在大学生中招聘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通过4年的教师人才引进工程,现今的沩山教育,拥有一支全县最年轻的教师团队(平均年龄32岁); 通过制度激励,内强素质,全面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为全乡教育事业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为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是学前教育稳步发展。菁华铺大力发展公办普惠幼儿园,学前一年教育率达到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6.13%,沩山乡投入500多万的高标准沩山乡中心幼儿园明年正月正式开园,投资近40万将千斤学校改建成为祖塔幼儿园,全乡幼儿一年教育入园率为100%,三年教育入园率为87%。两乡均达到和超过了省市标准。
五是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菁华铺乡、沩山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三残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学生,小学辍学率、初中辍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等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教育强乡评估标准。
六是成人教育稳步推进。菁华铺乡充分利用乡农校这一培训基地,积极组织进行了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培训,协同相关部门开办了晒黄烟、杞柳、水稻等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全乡16-49周岁人数的33.1%,并积极推进就业工作,向沿海地区输送了大量合格劳务人才,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沩山乡农校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充分发挥农校的多种功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知识教育。2011年共组织各类培训近20期,受训1500人次,占劳动力总人数的41.2%。积极开展扫盲巩固工作,全乡青壮年文盲率为0,全乡绝大部分男女青壮年基本掌握了茶叶的采摘、加工技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
七是教学质量形成品牌。菁华铺乡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夺得全县农村教育教学综合质量排名第一,2011年中心学校获全县唯一的素质教育特别优秀奖,九年制初中部、小学部均被评为县素质教育优秀单位。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县义务教育工作现场会、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连续4次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作经验介绍,连续2年被《湖南教育》推介办学经验,菁华教育进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沩山乡2011年中考,历史科、物理、地理、体育成绩居全县前三名,64人参考,一中正取4人,省示范高中正取12人。这是沩山教育业绩的历史性突破。在刚刚结束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会上,乡中心学校、沩山中学、中心小学均获得了教学质量优秀单位的殊荣。沩山九年制学校的定向越野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2010年下期获市运会定向越野团体一等奖,2011年上期省定向越野比赛获7个个人一等奖;祖塔学校的留守儿童课题探究初具雏形。教学成果方面:教师在各项教学比武中,勇于拼搏,力挫群雄,一举夺得了2个市一等奖,9个县一等奖;教师获省、市、县奖励15人次,教师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177人次,其中市级 96人次,省级27人次,国家级5人次。教师们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获31个市一、二等奖,50多个县一等奖, 2010—2011学年度,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14名老师分别获得了县“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
对两乡在教育强乡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评估团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和整改要求,明确了整改期限。
菁华铺乡党委书记洪瑞强、沩山乡党委书记成亮分别在反馈会上代表各自的乡党委、政府对评估团给予教育创强工作的高度评价表示感谢,两位书记一致表态:发展教育事业是乡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教育事业;对教育强乡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按严格按督导评估团的要求积极整改,努力促进乡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县教育局局长黎爱莲认为:把菁华铺乡、沩山乡作为创建教育强乡的首批进行评估验收,选准了、选对了地方。菁华铺乡、沩山乡聚合各种力量,强抓机遇、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挖掘、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是尊师重教的榜样、素质教育的窗口、校园文化的示范、均衡发展的标杆。
副县长钟利仁强调,菁华铺乡、沩山乡教育创强工作评估验收后,并不是一个结束,而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不仅是菁华、沩山教育的“集结号”,更是菁华、沩山教育“亮剑”时刻。作为全县有代表性的乡镇,在今后的教育发展进程中,要敢于“亮剑”,要以这次督导评估为新起点、新动力,认真研读评估团各位领导、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把不足之处作为今后的整改目标,列出整改方案,确保逐条落实,逐步整改到位。乡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责任不松绑,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持以最高标准,进一步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以更好的成绩迎接省教育强县创建工作督导评估。同时,要认真学习专家们提出的后续发展建议,力争把亮点擦得更亮,不断提升菁华、沩山教育的整体水平,建设起具有菁华铺乡、沩山乡特色的品牌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强乡在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高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经评估团严格按照教育强乡评估细则综合评定,菁华铺乡为93.5分,沩山乡为93.1分,初评合格。评估团将报县教育强乡(镇)评估领导小组审定后,在2012年年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授予这两个乡“教育强乡镇”称号,并将定期进行复查督导。
教育强乡(镇)的创建工作是实现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2012年,宁乡县将接受省委、省人民政府对我县教育强县创建工作进行过程性督导评估。三年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本着“加强督导、重在创建、自愿申报、成熟评估”的原则,全力推进教育强乡(镇)建设,相当一部分乡镇已初步符合创强条件,2012年,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全面铺开教育强乡(镇)创建的督导评估工作,积极推进教育强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