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核查情况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办学的晴雨表,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做好就业统计工作是高校推动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的重要基础。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布全省普通高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专项核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核查结果显示,湖南各高校普遍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逐步规范,就业状况逐步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导向指标。
在全省各高校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核查的自查后,10月10日至15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26所普通高校进行了抽查。抽查中没有发现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以及将毕业生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等情况。
《通报》指出,我省大部分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就业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将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绝大部分高校按1:500的比例配足了就业工作人员,按学费收入1%的比例落实了就业工作经费;大部分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档案;绝大部分高校按要求分院系、分层次、分专业、分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和自查,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大部分高校已就业毕业生佐证材料齐全,联系电话和用人单位联系方式准确,毕业生就业去向清楚。
专项核查中,部分高校的就业统计工作措施得到省教育厅肯定。湖南工业大学对该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复查并建立了配套的奖惩机制;湖南民族职院、湖南软件职院专门成立了2011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善的就业工作规章制度;湖南科技经贸职院向学生、社会承诺100%安排实习、100%推荐就业、择业期内失业后100%重新推荐就业,确保了毕业生充分就业;湖南商学院提供佐证材料齐全、整理规范;长沙通信职院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创新就业统计方法;湘南学院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指导学校进行专业调整;湖南城建职院、湖南信息科学职院等能够充分利用校友会和辅导员经常与毕业生保持联络。
部分高校还围绕促进毕业生就业,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压缩减少了长线专业招生,扩大了社会急需专业招生。如株洲职院、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民族职院等高校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学科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通报》也指出目前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工作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就业统计工作机制仍需健全,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就业统计工作机制。其中,部分高校就业统计佐证材料不规范,存在将毕业生实习见习材料视作就业证明材料、以辅导员电话号码冒充用人单位电话号码、协议书无单位公章、印假章、开假接收函等情况。
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机制和就业统计工作方法,根据就业统计工作需要和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由学校有关部门及二级院(系)就业专干、辅导员和毕业生等人共同参与的就业统计信息化平台,要将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贯穿到在校推荐、离校统计、毕业后跟踪服务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对毕业生就业状态进行实时有效的统计和监控。(唐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