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市从强健中小学生体魄起步
教育强市从强健中小学生体魄起步 醴陵市扎实开展艺体卫工作纪实 |
www.hnedu.cn 发表时间:2011年09月29日 11:14 来源:湖南教育网 【字体:大 中 小】 |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东汉初置县,1985年撤县设市,现辖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示范区,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悠久的历史让醴陵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是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程潜、陈明仁等一批革命先驱的家乡,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的故里,被评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 醴陵兴学重教历史悠久、氛围浓厚。近年来,我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顺利通过了“两基”国检,获省特殊贡献奖;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省建设教育强县(市、区)先进集体”、“湖南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为株洲市承办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提供参观主现场;接受省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市视导、县级职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检查、株洲市“三评合一”督导评估均被评为“优秀”。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5所,在校学生10万多人,专任教师7600人。教育目的是育人,育人重在全面发展。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育人先育德、成才先健体”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健康成长摆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把抓好体卫艺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强化措施,夯实基础,改革创新,形成特色。 一、立足课堂,体卫艺工作基础牢 (一)体艺教学科学规范。严格执行课标的规定,开齐开足艺术欣赏课和体育课,开课率达到100%。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突出本地和本校特色,以课堂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体育和艺术活动,全面推行让学生自己选择2项体育活动和1项艺术活动作为 “体艺2+1项目”。小学阶段以集体性体艺活动和跳绳、踢毽子、投沙包、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美术等为主要内容,中学阶段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声乐、器乐、舞蹈、美术、雕刻、书法等为主要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各学校在学生中采集体质健康数据并及时上报,教育局对各校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评价制度,中考体育分值进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近年来的体育考试结果显示,中考体育测试成绩逐年攀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8%以上,优良率达80%以上。同时,将体育、卫生、学生体质健康等纳入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对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每年对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一至两次的监测,矫正学生不良的用眼习惯,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各学校举行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每年不少于两次,健康知识讲座每月不少于一次,健康教育课每周不少于0.5节。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了100%。2009学年度,全市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均为及格以上,优秀学生达40%以上。 (二)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我市将群众性体育、竞技性体育与高考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群众性体育全民参与。每年举办一届冬季全民长跑比赛,常年参赛的中小学生达8000余人。每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内容包括篮球、乒乓球、广播操、健美操、棋类、游泳等各种单项体育比赛活动。此外,还经常性举行各中小学体育趣味运动会、体育节等群体性比赛。竞技体育成绩辉煌。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育与趣味相结合、自愿与引导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竞技体育,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我市已连续14年获得株洲地区“三好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高考体育硕果累累。着力培养有体育特长和兴趣的学生。近三年,体育类专业高考二本以上上线600余人。醴陵一中被确定为华中科技大学体育人才后备基地、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 (三)卫生工作常抓不懈。为普及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学校卫生工作氛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注重宣传教育。通过张贴标语、设立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卫生知识,并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等主题节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周”活动和全市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投入50万元,编印了《中小学生文明健康教育读本》10万册,营造了良好的抓卫生、讲卫生氛围。二是重点提高“两率”。将提高师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实施蹲点联系制度,组织健康教育知识测试。通过蹲点联系人对各学校的学生进行健康知识随机测试,有效地提高了“两率”。三是积极参与“创卫”。组织各个学校积极投入醴陵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中,做到校校有垃圾清运车、班班有铁锹和畚箕、人人有扫帚和抹布。编印了《醴陵市教育系统创卫“四字歌”》,以“弯弯腰”行动、“垃圾不落地、瓷城更美丽”、“小手拉大手,创卫齐动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抓手,参与到声势浩大的城市创卫活动中,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师生全面参与,以此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并做到年年有主题、次次创新意。同时,每年举行全市中小学生和幼儿书画、美术、摄影作品大赛。近三年来,学生的文艺节目、书画作品等在株洲市以上各类艺术作品评比中获奖100多人次。2009年我市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文艺节目展演优秀组织奖。 二、凸显特色,体卫艺工作措施新 (一)以 “阳光体育”运动为平台,促进体育运动常态化、大众化。制定了《醴陵市阳光体育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在时间、场地、器材、组织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做到校校有安排、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上午4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各学校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安排了跑操加太极拳(操)、跑操加腰鼓、跑操加韵律操、跑操加健美操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下午30分钟文体活动时间,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各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创造特色。醴陵四中近十年在国家、省、地各类体育竞赛中获金牌500多枚,培养了全国九运会冠军汤晓玲,2008年奥运火炬手张莎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湖南省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等称号。实验小学结合学校特点,成立了“腰鼓队”,开展鼓文化教学研究活动,被评为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二)以创建“阳光食堂”为抓手,促进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下发了学校食堂管理的一系列文件,与作为饮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学校一把手签订了责任状,明确规定出现饮食安全事故的学校年终考核将施行一票否决。通过严密的措施保障,推动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安全、规范、健康、有序运行。注重食堂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卫生意识、服务意识,组织食堂管理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开展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实行“三统一”、“四上墙”制度。“三统一”即:统一从经卫生和质监部门检测、审定合格的定点单位进购食堂物资;统一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伙食费;师生统一在一个食堂就餐,逐步取消了教工食堂。“四上墙”即:各项管理制度上墙公布;水、米、菜、油、配料等物资合格证、化验(检验)单上墙张贴;每月经费收支情况上墙公开;师生、家长每月评价结果上墙公示。对食堂进行全面改造,城区学校食堂基本使用天然气,乡镇绝大部分食堂也进行了改造,确保食品从采购、储存到加工、销售各环节符合卫生要求。中组部领导来醴督查创先争优活动时对我市“创建阳光食堂,优化窗口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以“窗口单位创先争优见效快作用好”为题,编辑简报向全国推介。 (三)以陶瓷花炮文化为素材,促进艺术教育校本化、特色化。醴陵陶瓷花炮生产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为我市学生接受艺术体验和教育提供了鲜活、独特的素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全市学生分批次到当地瓷厂和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湖南省轻工技工学校(设在醴陵)等陶瓷实训基地见习,亲手制坯、勾线、汾水,体验陶瓷艺术的神奇魅力。渌江中学、王仙中学等学校还建立了陶艺活动室,学生在课余进入陶艺活动室学习体验,从和泥制坯到烘干成形,从勾线绘画到汾水上色,绝大部分流程在陶艺室均可完成,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学生体验到了艺术的乐趣,还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与感情。各学校还根据醴陵的产业特点以及学校特色,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取得较好效果。浦口中学将美术课与花炮包装结合起来,开发了校本课程——花炮包装设计;渌江中学将陶瓷工艺鉴赏和研究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泉湖小学依托我市石桥特色,开发了中国石桥文化研究课程;阳三小学开展了“典藏中国,从醴陵开始”系列艺术活动。 三、高度重视,体卫艺工作保障强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体卫艺工作,建立了由主管副市长牵头,教育、文体、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体卫艺工作会议,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全市中小学体卫艺工作。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在体卫艺工作中的责任,将体卫艺工作纳入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考核。下发了关于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市学校艺体教育和卫生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 (二)加大资金投入。始终坚持把学校体卫艺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随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形成了长效保障机制。近三年,财政共投入体卫艺专项经费5000余万元。2009年,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学校体卫艺经费保证专款专用,体卫艺设施设备与合格学校建设同步进行,做到合格学校建设完成一所,体卫艺设施设备达标一所。每年添置一万套标准课桌椅,更新中小学课桌椅,对教室进行维修改造,使全市所有学校课桌椅和教室采光、通风条件达标。投入2000余万元,将浦口中学、石子岭小学等10余所学校的操场改建成塑胶田径场,渌江中学、城北中学等学校的塑胶操场正在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初中学校及部分中心小学建成塑胶操场。目前,全市145所完小以上学校体卫艺设备达到了国家建设标准。同时,每年为全市中小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投保率达100%。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体卫艺工作,师资是关键。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体卫艺教师队伍,我们在招、聘、培三种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公开招。每年到高等师范院校引进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学校专职任教。近三年共招聘艺体专业教师120余人。目前,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均配备了专职艺体教师,村小有兼职的艺体教师。二是广泛聘。聘请了100多位文艺专业人士、陶艺专家、民间艺人担任学校艺体兼职教师和社团活动辅导员,补充了陶艺、剪纸、雕刻等传统艺术方面的师资。三是大力培。成立了体卫艺专业委员会,组织体卫艺教师开展经常性的专业活动,通过送培、研讨、技能比武、校本培训等方式,打造品牌专业团队。近三年,100余位体卫艺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级培训,每年举办体卫艺教师技能比武和校园青年歌手大赛,以赛促训,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在巩固和提高上下功夫,在宣传和落实上尽全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速推进教育强市步伐,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