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调研思考
对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调研思考 茶陵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黄兴云 雷战敏 近期,国务院针对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鉴于此,我县组成了调研组,深入到乡镇和行政村,重点调查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安全卫生、办园行为、教育教学、教育保育质量等项目,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状、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开展了专项调研。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管理职责得到落实,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及我县实际,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镇中心小学对辖区幼儿园属地管理职能。各乡镇中心小学都配备有一名专(兼)职幼教专干。各幼教专干积极参与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幼教活动及各类会议,及时将省市县有关精神传达到辖区内的各幼儿园;认真完成辖区内学前教育的常规性工作,如每期开学初各乡镇学前教育的数据统计,年度的民办教育年检工作,督查并反馈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辖区内的学前教育发展尽力尽责。 (二)园所数量不断增加,三年入园率逐年递增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农民对教育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很多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入园儿童日益增多。至2010年底, 我县登记在册的农村幼儿园共有91个,在园幼儿9238人,覆盖了三分之二的行政村,与2005年相比,净增园所58所。全县已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并逐步开始普及幼儿三年教育,三年入园率在逐年递增。2010年我县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99.8%,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4.8%,比2009年分别增加0.1%、8.1%。 (三)办园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行为日趋规范 近年来,农村幼儿园的硬件投资加大。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选址基本合理,有独立的园所,能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办园,周边环境好,无污染,做到安全第一;能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活动室、午睡室、户外活动场地,并能配备简单的教、玩具及图书,有的幼儿园还添置了大型户外玩具、校车等。有些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能在环境建设上下功夫,根据幼儿特点对幼儿园、班级进行设计、美化。能依照《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指导性文件,教育教学、财务后勤、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四)办园理念逐步更新,办园水平稳步提升 农村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由“单纯的赚钱”逐步转移到“质量立园,特色兴园”上来了。一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合理规范。大部分幼儿园能够从小学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实施主题游戏式教学。二是幼儿教材选择和活动设置逐渐科学化。选择图文结合,知识性比较明显,版面生动形象,幼儿喜欢的学前教育资源包,设置好游戏、活动课程。三是教师队伍日益优化。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的教师越来越多,专业教师越来越多,学历达标的教师也越来越多。这些接受过专业学习的教师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热爱幼教事业,关心爱护幼儿,受到了家长的信任,也撑起了我县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片蓝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管理方法单一,管理不够深入,管理落实难到位 大部分乡镇中心小学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只局限于对中心幼儿园及学前班的管理,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只是停留在联系层面上,没有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只是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工作层面上,很少深入到各幼儿园指导教学;只是停留在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层面上,极少主动开展切合本乡镇实际的特色工作。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普遍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对幼儿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 (二)基础设施陈旧,资金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完全依靠幼儿的保教费来维持园所正常的运转。因投入没有保障,且收费偏低,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办园条件普遍简陋。幼儿户外大型玩具及桌面玩具少,种类不丰富,部分幼儿园只有幼儿活动室,没有必要的功能室,且大部分活动室不符合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面积狭小,采光、通风不良,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多,尤其是校车接送安全难以保障。受经济条件、师资水平等因素制约,地区之间、园所之间发展不平衡,城郊乡镇整体办园水平优于山区、边远乡镇。 (三)师资良莠不齐,队伍不稳定,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学历不高。农村幼儿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教师队伍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大部分园长并非幼儿教育专业毕业,没有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聘请的教师更是参差不齐,专业幼教毕业比重少,而教师学历以职专、职高为多,大专以上毕业生更少。教师数量不足。在人员配备上,各幼儿园的专职教职工均没有达到简易幼儿园每班一教一保的最低要求,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及保育员的缺位,影响了幼儿保育教育的质量。教师待遇偏低。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稳定的工资来源渠道,其工资主要由办园收费解决,致使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整体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 三、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一)进一步理顺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落实“属地管理”制度,明确乡镇中心小学的管理职责。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和我县实际,应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坚持属地管理责任,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变“有偿服务”为依法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按照教育强县的要求,各乡镇应建立一所较高标准的中心园,作为本地区幼儿教育的窗口。一是县财政设立幼儿教育发展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普惠幼儿园的创建工作;二是当前亟需停止中心小学开办一年制的学前班,乡镇中心小学要立即落实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的《全县农村幼儿园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乡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三是利用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组织领导、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积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进一步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行为 一是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坚决清理非法办园。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简易幼儿园基本条件(试行)>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规定,严格幼儿园的准入门槛,采取“堵”与“疏”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办学许可证,对限期整改的督促其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到位和非法办园,要坚决予以取缔。二是切实加强幼儿园工作督查,努力规范办园行为。切实落实督学责任区的工作职责,加强区域内幼儿园的督导与评估。各中心小学要重视农村幼儿教育,加强对其监管的力度,切实落实开学督查和年检制度。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对辖区内幼儿园的安全防火、校车接送、卫生、教学、办学行为、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坚持每年对幼儿园进行年检,从办园条件、办园理念、办园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查,年检合格的允许继续办园,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还不合格的,责令停办,直至取消办园许可证,年检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 (三)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水平,要逐步让农村幼儿享受城区幼儿一样的待遇,教师是关键,管理是重心。一是要积极“引”。加大引进合格的和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或创办,或组织农村幼儿园参加幼儿教师招聘会,为农村幼儿园提供更多的教师招聘信息。二是要及时“培”。要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之中,落实免费师范生培养幼儿教师的招生计划。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幼儿教师培训班,如:园长业务培训、保育员培训、幼儿教师培训、《幼儿园教育纲要》解读等。大力选送幼儿园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着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三是要着力“纠”。通过实行“两个统一”,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统一教材,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统一使用《幼儿教育资源包》,扭转农村幼儿园教材五花八门,幼儿教材盗版局面,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统一活动,各类大型幼教活动全县城乡幼儿园统一参加,统一标准,分类评比,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局面。四是要定期“比”。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增进城乡幼儿园的交流,在市示范幼儿园和城区优秀的民办幼儿园设立“开放周”活动,让农村幼儿园学习城区幼儿园先进的经验,充分发挥城区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定期举办全县性的幼儿教师教学比武活动,积极推荐幼儿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幼儿教育教学比武竞赛,搭建幼儿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