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长沙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04-12 00:00 【字体:
长沙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www.hnedu.cn   发表时间:2011年04月12日 08:47  来源:湖南教育网 【字体:  

 

为了一幅幸福图景的实现
——长沙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本刊记者 刘秋泉 阳锡叶    通讯员 章志勇 胡建林 朱姝

    早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长沙县二中贫困学生吴依玲家里。晒谷坪上,吴依玲满头白发的爷爷握着孙女的手不停地轻轻摩挲,满脸幸福的笑容。吴依玲的母亲王玲七告诉记者,家里曾经窘困,女儿上高中后,一度打算辍学,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女儿已经得到每学期500元的贫困生资助,四个学期共计2000元,加上她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奖学金每学年800元,一共是3600元。如果再算上高三预计得到的1000元和800元,将至少可以得到5400元。王玲七开心地说:“这几千块钱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我们打心眼里感到幸运和幸福。”

    吴依玲是幸运的,她的家庭是幸福的。窘困转换和“翻译”成了幸运和幸福,这是多么美的事。吴依玲只是长沙县许许多多贫困学生的一个代表,而幸运和幸福,源于一个共同的主题词——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政府主导,打造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长沙县有“三湘第一县”的美誉,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已跃居全国25位,居中部第一,成功跻身“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行列,获得首批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成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先进典型地区之一。县委县政府描绘的蓝图是,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

    这些幸福的图景并没有淡薄长沙县决策者的忧患意识。在一片叫好声中,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很清醒地认识到,长沙县仍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县,仍然有一批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影响就学。就是实施“免补”政策后,还是有少数家庭,特别是因“天灾人祸”而特别贫困的家庭存在这个问题。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扶助在资助体系中也是一个空白点。据统计,长沙县目前在校学习的孤儿有95名,聋哑残疾儿童62名,单亲子女特困生307名,完成学业有困难的大、中、小学贫困生近8000名,占学生总数的7%。义务阶段学生家庭中,父母因重大疾病重大事故死亡、致残导致家庭负债特困的学生约有650多人。走入高等学府的5000名新生中,有一批贫困家庭在为上学费用发愁。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春雨的滋润,这些弱势群体急需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实,国发(2003)77号“关于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的通知”文件一颁发,长沙县委、县政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各级党政领导的认识和重视 “升格”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被“高看一眼,厚看一层”。

    不妨说几件小事。2007年,长沙县取消了其它所有的单项评比,但唯一保留了以政府名义对参与捐资助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颁证奖励。2009年的“9•8助学日”活动上午八点半开始,县委书记杨懿文八点钟就一个人提前来到了会场,细细察看活动的准备情况,让会务组的同志没有“反应过来”。还有,2010年“9•8助学日”活动时,县里同时有两个重要会议要开,正当大家拿不定主意时,杨懿文书记一锤定音:先开助学会!县长张庆红则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全力做好扶贫助学工作;要广泛动员,多方联动,全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勉励受资助学生正视贫困,刻苦学习,真情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这一切,足可见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在长沙县领导心中和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上的分量。

    尤其是,长沙县主要领导十分清楚抓好学生资助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杨懿文书记常常讲,不要看我们为外来务工人员和贫困孩子多花几百千把万,外地人愿意来,本地人安得心,都是在为长沙县创造价值,得到的税收和社会效益远远高于这千把万。所以,长沙县所有项目引进的论证会,教育都参加,主要是研究孩子读书的问题如何进行配套。今年起更是出台一个大动作,由财政拿钱,全部免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寄宿费。正因为解决了后顾之忧,长沙县才能引进这么多这么好的企业,才有这么快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他们看来,长沙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全民素质,而没有所有贫困家庭子女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全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所有贫困家庭的脱困奔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这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所以,他们在强化保障机制和创新工作机制上做足了文章。

    首先得说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全县扶贫助学协调工作会议制度,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教育、财政、民政、团委、工会、妇联、教育基金会、慈善会等部门参与,定期协商,统筹安排全县扶贫助学工作,并把扶贫助学工作列入了为民办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近年又成立了县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乡镇和县属学校也成立相应机构,确保全县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序、协调进行,同时将每年的典型事例汇编成册,向社会广泛宣传。

    经费保障无疑是保障体系的核心。县里加大了政府扶贫助学的资金投入,建立了“减免学杂费助学”、“社会爱心捐资助学”、“师生爱心帮扶助学”、 “手拉手帮扶助学”等常规助学机制,完善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助学资金管理制度、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等助学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仅投入的“免补”资金就达46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还加大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并延伸到普通高中,每年补助金额达570万元。还成立了县教育基金会,2003年以来共募集资金9968多万元,成为全县扶贫助学工作的重要渠道。2010年,全县教育经费投入达6亿元,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兑现,这为扶贫助学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记者采访县财政局副局长陈文伟和行财科科长陈红专时,他们表示,财政局的原则是,已有政策全部到位,没有政策想方设法,尽最大能力,总之做到有求必应。去年的“爱烛行动”,市财政一次性拨给市教育基金会10万元,而长沙县决定常年拿出80万元给教育基金会,作为“爱烛行动”专项经费。

    在工作机制方面,长沙县也颇动了心思。近年来,长沙县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帮扶机制。他们以突出解决城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问题为重点,在全县构建了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多渠道筹措助学资金的三维助学体系。2004年起,全县上、下开展了 “一帮一、一扶一、一对一”结对扶贫助学活动,即单位、企业帮助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党员、干部扶助一户贫困家庭,老板、个人结对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形成结对助学机制。近几年,长沙县募集的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扶助贫困学生金额达3107.3万元,共扶助贫困学生7.4万人次。2010年的助学日,一次性募集资金934万元,其中社会爱心人士直接捐赠733万元。全县贫困大、中、小学生全部得到对口资助,考取大学的孤儿也都得到专人包干负责。

    县教育局局长彭志坚介绍说,今年,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沙县刚性投入2.5亿元,加上融资1亿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共投资3.5个亿,其中对贫困学生列出了专项的经费。长沙县农民开始享受退休金,60岁以上每月60元,80岁以上每月80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这样做,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的同步发展,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在长沙县北山镇也得到了印证。北山镇经济处于长沙县中等水平,全镇52000多人。学生中相对贫困人数占8%-10%,绝对贫困人数占1%。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多方筹资进行帮扶,发动企业进行捐助,党委成员每人400元长年帮扶到人,政府还成立了教育基金。北山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范小林告诉记者,在北山镇,因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做得好,许多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许多受资助家庭都主动配合政府做好当地工作,调节矛盾,帮助邻里,成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共: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轩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长沙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995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