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十二五"教育工作举行发布会
国新办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十二五"教育工作举行发布会 | ||
www.hnedu.cn 发表时间: 2011年03月30日 07:56 来源:教育部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点击: 152 | ||
时 间:2011年3月28日上午10:00 地 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 陈文俊
发布人:教育部副部长 杜玉波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孙霄兵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谢焕忠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内 容:介绍“十一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主要成就及“十二五”规划中教育领域的有关工作情况 [ 陈文俊 ]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前不久结束的“两会”通过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规划纲要》制定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状况很关心。今天我们请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先生出席发布会,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跟杜部长一起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先生、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先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女士。下面先请杜部长介绍情况。 [ 杜玉波 ]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对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国务院新闻办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点背景情况,再回答大家的提问。 [ 杜玉波 ] “十一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极不平凡、十分关键的五年,取得了四大标志性成就: 一是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有学上。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国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4%。 [ 杜玉波 ] 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 杜玉波 ] 三是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基本相当,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82.5%,比2005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 [ 杜玉波 ] 四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缩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2010年资助经费达510多亿元。 [ 杜玉波 ] 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上了新台阶,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7年,有力地支撑了“十一五”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 杜玉波 ] 自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启动了十大教改项目,部署了50项教改重点任务和 425个国家级试点,涉及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29个省(区、市)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 [ 杜玉波 ] “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改善民生,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教育发展重点工程,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 [ 杜玉波 ] 一、教育普及水平要有新提高。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乡“入园难”问题,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 杜玉波 ] 二、促进教育公平要有新突破。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其次,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第三,要进一步扩大国家资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 杜玉波 ] 三、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一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 杜玉波 ] 四、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一方面,要使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特色更加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着重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要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 [ 杜玉波 ] 五、教育体制改革要有新进展。一要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形成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态势。二要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三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营造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环境。四要加快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的立交桥。五要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更多地利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等手段管理教育。 [ 杜玉波 ] 以上就是我要介绍的简要情况。下面,我愿意和我的同事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 陈文俊 ] 谢谢杜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 请问杜部长一个问题,今年“两会”的时候温总理曾经提到,我们明年的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4%左右。我们知道这个目标此前也多次提出,一直没有实现,我们有什么进一步的政策保障这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一些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联盟,不知道教育部对此持何种态度?谢谢。
[ 杜玉波 ] 你提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两会”期间总理的承诺,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高度重视,给予了我们很大鼓舞,也增强了信心。所以,近期还将召开有关教育投入的专项会议,对加大教育投入来落实4%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 [ 杜玉波 ] 我认为,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落实政策筹好钱。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应该说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来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财政部等部门,近期已经出台了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等若干项政策措施。同时,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投入责任,确定财政资金的筹措范围。 [ 杜玉波 ] 第二,科学配置用好钱。 明确新增教育投入重点。新增教育投入主要用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集中力量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地方财政要重点支持本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以规划引领投入,通过科学规划提高教育投入的宏观效益。 [ 杜玉波 ] 第三,完善制度管好钱。 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经费管理制度。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完善经费分配制度;推行高校总会计师制度,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化,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委校自主选拔录取管理,指导地方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和项目。成立国家教育经费监管中心,重点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过程审计和绩效考评,完善经费监督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和学校用好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 杜玉波 ] 第二个问题,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问题。高校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进行,试点高校主要是“985”和“211”高校,到2010年试点高校一共有80所。几年来,有3.9万名学生获得自主选拔录取公示资格,实际录取1.6万名,录取人数占相关高校计划总数的4.3%。通过试点,选拔出了一批在学科领域、参与实践创新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 [ 杜玉波 ] 应当说,高校自主招生,是目前统一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部分试点高校探索实行自主测试,与高考不存在替代关系,参加了自主测试,还需要参加统一高考。一些高水平大学进行自主招生联考,是对高校自主招生形式的新探索。 [ 杜玉波 ] 教育部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并要求试点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及专业培养要求,着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进行考查;积极探索学校考核与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及个人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选拔方式;尤其高度重视联考的考试安全及公平性。 谢谢!
[ 杜玉波 ] 你也提到了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前年就已启动了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组织完成了一些重要专题研究,起草了规划文本,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 [ 杜玉波 ] 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为改善民生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 杜玉波 ] 教育“十二五”规划发布后,我们还会及时向记者朋友们通报。 [ 杜玉波 ]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想请续梅女士回答一下。 [ 续梅 ] 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也关注到了这两天中央电视台对我们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孩子吃饭难问题的报道。应该说,虽然是一个“小餐桌”的问题,但是它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事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未来,因此是一个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 续梅 ]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学生的营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尤其实施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的营养工作。比如说2010年秋季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也就是“两免一补”当中的“一补”的标准,去年国家进行了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到了每生每天3块钱,初中生提高到了每生每天4块钱,每年小学生可以得到750块钱的补助,中学生可以得到1000块钱的补助。去年中央财政的投入就达到了57亿元,中西部地区1200多万学生都享受到了这个政策。 [ 续梅 ] 再有,加大了对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的改造力度。2007年以后,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在这个工程当中,将学生食堂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中央投入120亿的资金当中,有1/4是用来改造食堂的。各地围绕改善学生营养工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比如说陕西实施了“蛋奶工程”,比如重庆、浙江、福建都出台了有一系列举措来保证孩子们营养水平的提高。 [ 续梅 ] 因此,总体上来看,应该说各地对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对农村学生的营养工作重视程度也不够。另外,现有的“一补”政策落实还不理想,有些寄宿制学校没有食堂或者设施简陋。再加上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饮食卫生习惯等原因,造成了现在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工作还面临着严峻形势。 [ 续梅 ] 目前,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发改、卫生等部门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以指导和推动各地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工作。我们也希望媒体的朋友们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心重视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合力。
[ 孙霄兵 ]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和其它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毕业人数都超过了600万。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和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央对有关部门和地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给予补助和支持。因此,这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得一年比一年好。 [ 孙霄兵 ] 第二方面,从教育部门,从学校来讲,要在教育和人才培养当中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对于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些专业,适应当地经济需要的课程,要进一步开发,要调整专业结构,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孙霄兵 ] 第三方面,广大高校毕业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意识,要具有多种适应性和选择性,敢于到祖国最需要、社会最需要、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不能只看到大城市,不能只看到好的工作岗位。只有在任何岗位上艰苦创业、勇于探索,才会取得辉煌的成绩。这些年很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到部队去,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 中新社记者 ] 想请教杜部长一个问题,谈到教育,现在民众置疑最多的就是择校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在“两会”期间教育部和16个省(区、市)也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我想问一下杜部长,下一步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保证备忘录的贯彻落实,解决民众所关心的“择校难”的问题。谢谢您。 [ 杜玉波 ] 我国在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后,“上好学”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择校热。 [ 杜玉波 ] 化解择校热的根本措施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主要做好三件事。 [ 杜玉波 ] 一是明确路径,率先在县域、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刚才您也提到,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与16个省级地方政府签署了备忘录,确定各自任务,这将督促各地加强统筹,落实均衡发展责任,重点推进县域、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 杜玉波 ] 二是明确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资源。今年要完善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积极推行县域、区域内教师合理交流;实施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杜玉波 ] 三是抓住难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一方面,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另一方面,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今后在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将继续向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 [ 杜玉波 ] 总之,解决择校问题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也希望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盲目择校,努力营造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