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坚持科学配置师资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0-04-28 00:00 【字体:

坚持科学配置师资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常德市武陵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我区地处常德市中心城区,辖61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1万,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0所,在校学生30243人,在职教职工2360人。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均衡师资队伍,促进了郊区学校、薄弱学校与主城区优质学校共同发展,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一、加强管理创新,促进校际师资均衡配置

1999年开始,我们实施了千万工程,即每年投入1000万元,集中改造1—2所薄弱学校,大大缩小了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但择校矛盾有增无减。择校,实质上是择师。只有均衡发展师资,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矛盾。要缩小学校师资队伍之间的差距,必须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流动、科学配置。

1、以学校整合带动师资整合。2003年,我们把长期招生不足的北站小学整体并入附近的育英小学,各班教师重新配置,当年就取得了初步成效,既严格控制了主校区的班额,又充分利用了原北站小学校区闲置的教育资源,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的路子。2007年,我们又合并了东升小学和桥头小学。两校整合以后,原薄弱学校教师身份变了,职业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迅速提高,很快融入了新的教师团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2、以校长交流带动管理交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薄弱,首先是领导班子战斗力薄弱。我区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原则上都要先到其他学校任职;在优质学校连续担任校长,原则上不超过两届。2009年暑假,区直学校领导班子换届,我们提拔了47名骨干教师,将其中43名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充实到其他学校的领导岗位,他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管理机制带到了这些学校。目前,我区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只有40.8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在这次区直学校领导班子换届中,共有101名正、副校长异校任职,交流面达95%以上。校长轮岗交流,推动了管理创新,促进了均衡发展。

3、以教师统筹带动教学统筹。在校长轮岗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又从2009年秋季开始,启动了教师任期管理机制,对45岁以下的教师实行岗位服务期五年和职称聘任期三年的双重管理。在这种机制下,教师的身份由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档案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考核由区教育局统一实施,工资由区财政局统一打卡发放。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城区优质学校对口扶持郊区薄弱学校机制,两所学校捆绑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强力推进了教师交流任教、行政跟班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互动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各个学校师资统筹配置、教学统筹开展。

二、落实激励举措,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师资力量之间的差距,关键是要加强关怀激励,让郊区教师安居乐教,让郊区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1、出台激励政策,先从郊区着手。我们设立了郊区学校教师岗位津贴,近郊每人每月100元,中郊每人每月200元,远郊每人每月400元,相当于给每个郊区教师长了3-10级工资。在研究出台这项政策的时候,区委副书记、区长罗少挟明确表示:要搞就搞狠点,就是要搞得城里教师争着去,郊区教师愿意留。主管教育的区委常委、副区长姜胜国也公开表示:城区优秀教师自愿去郊区教书,我亲自送过去。为吸引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任教和留住现有农村教师,我们还花大力气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出并实施把农村学校建设得比城区学校更漂亮的标准,为每所农村学校建设了教师公用住房。区委、区政府对郊区教师的重视和关怀,稳定了现有郊区教师队伍,吸引了一批城区教师到郊区学校建功立业。

2、录用新任教师,先到郊区上岗。我区建立了教师补充录用长效机制,每年都按照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补充录用一批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新录用的教师原则上先安排在郊区学校任教,并与区教育局签订服务协议,承诺五年服务期限。这批新录用的老师,为农村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力量。近三年,我区新录用87名教师,其中64名在郊区学校任教。目前,郊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0岁以下占40%,比城区教师还年轻;大专以上学历占85.7%,其中本科占73.3%,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开展职称评定,先赴郊区支教。我们明确规定,城区教师在郊区学校支教的经历,是申报高一级职称的先决条件。没有在郊区学校支教经历的城区老师,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没有申报高一级职称的资格。支教时间少于一年的、支教期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均不认定其支教经历;支教期间年度考核优秀者,职称评定优先申报,提拔任用重点考虑。目前,我区支教工作实现了两个根本转变,即从不得不去的被动式支教变成了主动申请支教,从安排富余教师支教变成了选派优秀教师支教。近三年,前后有20多名城区优秀中青年教师自愿申请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实际安排了18个。有的城区学校老师,已经从临时支教变成了长期扎根。原卫门口学校的余静老师,申请到东江乡浮桥小学支教一年,结果一干就是五六年,在农村学校入了党,当上了教导主任,区教育局正在把她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三、加快成长步伐,促进全区师资均衡提高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引领教师加快成长,培养一大批名优教师。

1、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区财政每年安排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50万元,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费、生活费、交通费全部由政府买单。我们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多种平台,定期评选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学能手、十佳优秀校长、十佳杰出青年教师。每年教师节,区委书记、区长亲自为优秀教师颁奖。2009年教师节前夕,市人大副主任、区委书记王孝山亲率几大家负责人深入教学一线,看望、慰问部分骨干教师。区委副书记、区长罗少挟每年都定期召开两次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为学校建设、教师培养指路引航。在区委、区政府的激励下,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全区现有特级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9人,市级骨干教师44人,近三年还有19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其中北正街小学校长褚俪华先后获得了徐特立教育奖、国家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发挥名师带动作用。我们把全区划分为四个片,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了24个中心教研组。近三年来,全区各级骨干教师共开放示范课200多节次,开展课堂视导130多次,听评课2000多节次,90%以上的教师与骨干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育英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谭国湘,先后组织、指导校内外100多名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其中3项课题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各校还建立了骨干教师与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制度,一对一传、帮、带,师徒捆绑考核,促进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经常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我区现场指导,引领广大教师追求卓越。2009年暑假,我们请来了北师大教育管理学专家陈锁明教授、《湖南教育》编辑部副主任黄耀红、省师资教育培训中心黄佑生等3位专家为区内教师充电补脑,与区内教师互动交流。我区教师不分城乡、不分老少、不分男女,全员参与了校本教研,纷纷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目前,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理念已经在全区普及,推门听课蔚然成风,校校开发了校本教材,促进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的迅速成长。近三年,我区先后有10项教研教改成果获省、市奖励,有500多篇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有100多人次在省、市教学比武中获奖。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长远大计,又是当务之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在搞活机制上求深化,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在提高水平上做文章,努力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坚持科学配置师资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995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