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建立健全教育新机制 全面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芷江建立健全教育新机制 全面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
发表时间:2009年10月12日 11:14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字体:大 中 小】 |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省会议精神,芷江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一、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今年6月1日,召开了由全体县级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教育领导、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各校教师代表、城区离退休教师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的全县教育强县工作会议,对2008年度全县乡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30名当选第二届享受县人民政府津贴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积极深化教育改革。一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进教师和城区空编教师选聘公开招考制度,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套的用人机制,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良好用人环境。在学校全面推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二是依法保障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建立班主任津贴制度,把班主任津贴纳入财政经费预算,逐年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明确了除国家规定的应由教师个人缴纳的款项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向教师收取任何费用,严禁直接从教师工资卡上扣减摊派、乱集资和乱收费。三是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从2009年起,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范围内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将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成绩和工资挂钩,打破平均主义,改变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适当拉开教职工收入差距,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校长的管理、考核和监督机制,建立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年度教育工作连续2年挂黄牌学校的校长就地免职制度。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公开选拔和组织任命相结合,以公开选拔为主的校长任用机制。配好配强校长队伍,加强校长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7月,进行了校长后备人才考试,公开选拔了16名后备校长和10名后备中层干部,纳入后备人才库。8月,举办了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后备人才培训班,校长等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得到较大提高。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班主任队伍的选聘与配备,切实保障班主任的各项权利和待遇。实施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量,提高班主任经济待遇,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突出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热情和信心来做好班主任工作。三是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名师工程,设立政府“名师培养”专项基金,制定名师培养计划,积极引进优秀师资。评选了30名享受县人民政府津贴教师,给予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创新和构建学科教师团队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唐光怀) |
责任编辑: |